11ant
2022-02-20 19:44:10
- #1
这种“我们绕着房子走一圈,然后偷偷从后面进去”的坡地建筑方式我们不太喜欢。
你应该也是刚刚发明的:地下室入口在坡地位置通常是在山谷这侧同时也是街道这侧(就像这里的情况)。但是否明智地选择那个“赠送的”北花园出口,碰巧正是在另一个方向相反的目录模型中预设的入口位置,我持保留态度。
至少我终于理清了你的混乱图纸谜团:你显然比较了两个不同制造商的类似基本平面目录模型(“Economy” = Danhaus,“Wunsch” = **?**,说说它是什么牌子),但它们的布局只是相似(比如结合X的底层和Y的顶层,实际上又是“个性化设计”);那么你所展示的地下层是哪个厂家的?
你没找到适合于朝南街向的模型吗?——另外,我觉得把平地设计套用到有地下卧室的情况上“值得质疑”。不过我感谢你因此给了我提醒,可以把这种情况也纳入我的规划辅导中 :)
我曾天真地认为木质包层只是纯装饰(顶多做装修时能省点石灰,专家做的话),并且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毕竟只是“装饰”)。对于经济型制造商来说,包层估计就是直接附加在普通抹灰墙上的——因为包层本身有通风层,这样唯一的薄弱环节就是固定本身——我原以为那是普通的施工活,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不是这样,我很乐意接受,也许可以改用你的建议:
另一种选择是,把这种“Dacia的迈巴赫”从名单中划去;-)
真可惜,但如果预算只能用经济型,就只能这样了。
首先,完全错了,我的朋友!——你把“普通施工”和“巧妙设计”误以为是同一回事。唯一的固定薄弱点恰恰是引爆炸弹的引线。即使打垫板的螺丝正好固定在木框架的龙骨上,仍然会破坏如防潮膜之类的关键层,这绝不是无关紧要或无后果的。就算不省掉抹灰层,也无济于事。你必须找一个设计时已经考虑这些问题的供应商。由此我认为从供应商里找制造商是行不通的;其次,你反而更应该找工匠(比如草本木匠或Wirlebenhaus等)作为合适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