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g 尽管我的设计图要小得多(135平方米/112.5平方米),可用的房间却更大。
我不知道你的软件里显示的尺寸是多少,但我这边看起来差不多是90平方米。是不是你的设计里把工作间/车棚也算进去了?我参考的是左边原始方案中的13.50。
[ATTACH alt="Bildschirmfoto 2023-10-21 um 15.53.21.png"]82468[/ATTACH]
不过撇开这些不谈:每个人这里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有的人会表达出来。在很多方面,我们常常意见一致。尤其是涉及批评时。错误很快被发现,但真正解决而不制造新的瓶颈却很少见。
在房屋设计中,通常必须做出妥协。每个人的优先级都起着很大作用。那些有三个孩子的人,至少会重视第二个淋浴间;另一些人有爱好,想在家里继续进行。喜欢养生的人重视浴室,其他人则可能只想单独在衣帽间脱衣服。
许多人希望年老时搬到楼下,并且认为4平米的带淋浴的卫生间加上8平米的办公室足以让他们满足。这样的观点经常被批评。至少我个人不赞成,在刚开始组建家庭时,把所有妥协都放在“老年优先”上。两者之间常常有40、50年,也可能经历换工作、离婚、疾病、婚礼、孙子孙女等各种变化 ;)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套附属公寓,这不仅是为了补贴资助,也是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必须设计的。没有这套公寓,这个房子就不会建成。
但如果我看到有人设计出几乎可以同时在所有墙壁撑住身体、根本不需要拐杖就能行动的无障碍房间,我会对此提出批评。我也不相信楼主会对自己的父亲那么冷漠,真的会为他建这种“睡觉和洗漱的洞穴”。这种夹层床可能适合小孩或度假时住,或者紧急情况下学生用,但和适老化住宅无关。
我敢打赌,如果以后有人带着这些尺寸的设计图出现,肯定会被合法批评。
顺便说一句,主入口一进门就能直接看到沙发,坐在客厅里能看到楼梯,或者沙发靠近衣帽间,甚至连有规则的成年人也更倾向于把围巾等直接扔在那儿而不是先开衣柜门,这些都是一样的问题。楼梯下的卫生间更像是现有房屋中的应急方案,而不是聪明的新建方案。不过连通走廊被利用起来倒是个好主意。
阁楼空间需求:成人的“隐秘角落”各两个,必要时一侧放一把带阅读灯的摇椅和一台缝纫机,另一侧放一台游戏电脑。
说说改造后的阁楼:我现在也相信(除非有人能提出更有创新的设计),与其把一楼整层的面积都用到阁楼,不如干脆放弃阁楼的开发。
因为你们 想在阁楼打造一个隐秘的休憩地。请三思。你们的孩子才一岁,可能还会有第二个。你们怎么想象有个隐秘角落呢?实际上你们应该在孩子附近。孩子到点儿睡觉,你们才能休息。那时候你们很可能没兴趣上到楼顶去,而宁愿在一楼喝饮料,等到自己上床睡觉。卧室当然也是个休息的地方,但更加舒适。另一种选择是让办公室,也就是客房变得更适合居住。
如果这些还不够,可以在阁楼用剩余面积建另一个房间。南侧也许还能经济上允许做个漂亮的斜窗,那儿可以摆放扶手椅和落地灯,墙柜里放缝纫机?
最后,你们想要地下室,但太贵了。
我们看看:
地下室空间需求(通过共用走廊和额外外门进入):技术间/家用设备间,带热泵、通风、电气分配、逆变器、服务器;木工爱好者工作坊;洗衣房;两个大规模收藏的兴趣室——乐高和啤酒罐,别笑我;一个储藏室放装饰品、行李箱、露营设备等。必须保温(和通风),但只需最简单的地砖和明装管线即可。
我觉得阁楼比地下室更适合做储藏和收藏室。但我知道,你们为此几乎没时间了 ;)
车棚/屋檐直接与建筑相连会很好,但主要是给自行车,未来中期可能给电动车。
…
希望给父母两个单独的房间(也就是我和妻子),不是 和书房,要一个不用整理,可以随时“砰”地关门的房间。
你们自己的房间就是带有门可以“砰”地关上的卧室。
我想大致已经清楚大方向了:附属公寓结构清晰,资助最少30平米,不需要走廊,但要留出家具活动空间,避免绊倒。
共用走廊,主要也用作衣帽区。主屋再加一个小衣帽间,以防以后某天出租给别人。(我还是建议把设备布置放在北半部分,包括附属公寓的卫生间)
有一条通往阁楼的固定楼梯,阁楼至少是储藏空间。阁楼还有一个多功能房间,和儿童房分开,方便晚上缝纫机继续工作。
在伊瑟布鲁克建房的,应接受至少48度的屋顶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