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栋房屋融资——我们能负担多少?

  • Erstellt am 2013-10-31 11:36:48

Bauherren2014

2014-10-24 15:02:19
  • #1
我大概也属于那些被称为悲观主义者并写“破坏性”帖子的人之一。

但是如果有人在这里提问,我认为那个人自己也不确定整个过程是否像想象的那样运作。因此我表达我的担忧。然后帖主怎么处理,那是他的事情。一个人愿意承担多少风险,也是他的事情。无论是将融资设计成即使在“最坏情况下”也能运作,还是在“现实情况下”(借用你们的话)运作,这也取决于个人观点。



但这对我来说又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一个“接近边缘”的融资,对我来说是那种连中等(无论这意味着什么)意外开支都无法承担的融资。如果能够承担,那么它就不再是接近边缘的融资了。

基于此,我想回到起点。现在不考虑帖主手里有更多资金这一点,你难道不觉得一个月底还剩53欧元的融资,还是有点太接近边缘了吗?
 

Voki1

2014-10-24 19:10:15
  • #2
哦,确实如此。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正因为如此,我的观点才比较笼统,而且是借用了原帖的内容,而原帖现在应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更关心的是那些总是犹豫不决、满是顾虑的人。很明显,坚定的读者不会因此感到困扰,但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他们自己的担忧。毕竟,毫无疑问,大家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这里应该更客观一些。实际上,这个论坛里的问题根本无法简单回答。有些人总是很快地说“那样不行”。当我看到大家的收入时,我经常会想,既然提问的人都不行,那到底谁能行呢?许多好意的评论总是把重点放在必须有自有资金上。恕我直言……这有时是相当荒谬的。

自有资金虽然可能反映了储蓄率,也许是这样积累起来的。但也可能不是,可能是继承的、中奖的、父母给的、卖房子得来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存在。此外,人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自有资金主要只影响每月的还款额。自有资金越多,还款额越少。如果即使没有自有资金还款压力也不大,那么对自有资金的要求就会消失。如果有自有资金当然好,但并不像大家在这里常说的那么必要。这会让人们失去信心,也看不到现实。

最后,还是得根据个案具体分析,应该不必完全忽视那些(是的,我确实认为有破坏性的)评论,但也不必赋予它们太大意义。
 

Bieber0815

2014-10-26 11:34:37
  • #3
对我来说,最坏的情况是较长时间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我既不会租房也不会买房贷款(因为那样没人能建房子)。

好吧,它决定了抵押价值,在最坏情况下(!),即房子必须出售时,它决定了是否还有剩余贷款。依我看,如果在紧急卖房时几乎没有剩余贷款(也就是要么位置极佳,要么有大量自有资金,理想情况下两者都有,或者有极为稳定的工作/收入),整个项目才算规划得好。

完全正确!
 

Bauherren2014

2014-10-27 14:08:08
  • #4


我同意这一点。



不过我有点不同的看法。当然,每个人的安全感不同。我也不知道你说的“较长时间”的失业是指多久?对我个人来说,至少能撑过伴侣失业的某段时间还是很重要的。说实话:除非你是公务员,或者真在少数几个工作岗位几乎100%稳定的行业工作,否则很有可能会失业。在私营企业,这个风险是存在的。即使有无限期的劳动合同或多年在同一公司的经历也没用。如果经济形势不允许或者判断失误,员工还是会被裁。并且,失业几个月领失业金也是可能的。

同样,也可能是生病。不是最坏情况,而是现实。我自己这三年里就有三个同事出了事故。那种情况下,你很快就会体验到疾病津贴的“乐趣”。其中有一个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无法工作。

是的,我也不一定期望我能在失业或较长的病休期间继续支付租金,但通常我可以在三个月内退租,找另一处住处。但我真的想在遇到第一个难关时就失去房子吗?
在收入完全中断或双方失业/病休/伤残的大多数情况下,确实会达到极限。但至少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当生活不按计划进行时,房子依然存在。至少我有(可能有点天真的)想法,就是一辈子只建一套房,而不是两次、三次或四次。这个愿望能否实现谁也不知道,但我希望能在这房子里度过余生。因此我尽量一开始就排除尽可能多的风险。
当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正因此适用:

 

Musketier

2014-10-27 15:47:03
  • #5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预算的,但我也考虑了度假、车辆贬值和每月储蓄。
如果情况变得很糟糕,那年失业的假期就泡汤了,长期储蓄的缴纳也会减少,当年不会进行特别还款,或者税务申报等级会改变。那时也可以接受65%的失业救济金。对于长期失业/长期疾病,可能还有取消第二辆车的可能。通常人们还有2-3个月的工资作为短期储备。
至少我们有那么多调节的办法,可以轻松渡过一段时间。

对我来说,最坏的情况不是短期失业,因为可以通过节省开支来弥补。

最坏的情况是长期收入中断,或者双方都失去收入,而长期来看,很少有人能承担这种情况。
 

Bauherren2014

2014-10-27 16:11:15
  • #6
: 这个问题是问我的吗?

我们也像你们一样进行了计算。这些只是一些例子,说明应该提前演练某些场景,以免在关键时刻被逼到绝境。这里提到了很多破坏性和负面的言论,我想说的是,生活并不总是如预期那样进行,所以担忧也是合理的。至于作为建房或购房意愿者如何应对,那就各人自便了。
 

类似主题
14.11.2013建筑项目的融资可行吗?10
22.04.2014在知名银行的预约和融资问题17
18.12.2015未婚伴侣不平等股权比例的融资24
16.06.2015融资合理/可行?10
11.08.2015我现实中能负担得起多少分期付款?51
22.01.2016土地与角落平房融资20
14.05.2016购房:融资(有/无自有资金)24
20.06.2016自雇收入在融资中的经验?12
08.08.2016建筑项目的融资45
30.08.2016建筑融资 40,000欧元自有资金,绑定于产权公寓29
07.02.2017新建融资评估17
10.04.2017为110%融资的银行169
01.09.2017请求对融资的反馈15
06.02.2018融资半独立式住宅及所有其他费用27
31.08.201810年融资,5%特别还款60
21.11.2018通过住房储蓄合同融资?18
21.07.2019融资可行还是我们承担过多?140
12.08.2019建筑总额 / 融资关系 - 调查24
01.07.2021融资 / 股本 / 附属公寓 - 基本思考48
06.05.2024收入良好但自有资金较少的新建项目财务规划81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