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还是得提一下,我手工活儿挺行的,准备自己干不少活(搞点围栏、露台、房间地板,朋友是油漆工,另一个朋友铺瓷砖),这点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工作也很忙,家庭时间也得有。当然,建房阶段爸爸得拼命干活,也会拼的,是的,不用所有东西都得马上完工。但我算账很保守,觉得“有比用更好”,不过到底要多保守才不至于房子计划过紧,我还不太清楚。
我不太确定该怎么理解Lichthaus——Town & Country这品牌在建筑质量和建筑材质方面属于中档到偏下档次吧?
对我来说更有帮助的是,在我们预算内找到4、5、6家好的建造公司,能盖实体砖混结构,有良好建筑质量,合作的地区或优质分包商,出现问题能修正,有足够资金储备,规划正规。嗯,还要有几年建造经验,能给出可靠保修。这些点我不想省钱,要是这样投入不够,那只能建“稍微小点”的房了。
问题就是从预算和上述几点开始。我没钱请专门设计师来设计,因为最终也就差不多是一个标准户型稍作改动(好吧,那就这样,但至少请给我一个靠谱的整体方案——一个联系人,一个能好好把控一切的人,不希望出现100个不同施工队乱七八糟的问题)。
Köhler(已经约过两次,带地下室每平方米价格大约3500,但谈话非常专业,所以我仍看好他。他还给了我不少建议,告诉我后续建造要注意什么等等。)
Häuser?(两年前我就挺喜欢这方案,五月还有预约)
Heinz von Heiden?(声誉不好)
Viebrockhaus?(不太了解)
石屋?(不清楚)
Fermo?(估计太贵)
Lechner?(不清楚)
Speidel(不考虑,听说不提供一站式服务)
Kern-Haus(不考虑,我不要非承重的轻质隔墙)
U - Haus(不清楚)
Keitel-Haus?(不清楚)
Talbau Haus?(不清楚)
Town & Country(我觉得它听起来像是Massa Haus和Living Haus那种实体砖混结构的变体)
我就知道这些。
有一件事我还是得提一下,我手工活儿挺行的,准备自己干不少活(搞点围栏、露台、房间地板,朋友是油漆工,另一个朋友铺瓷砖),这点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工作也很忙,家庭时间也得有。当然,建房阶段爸爸得拼命干活,也会拼的,是的,不用所有东西都得马上完工。但我算账很保守,觉得“有比用更好”,不过到底要多保守才不至于房子计划过紧,我还不太清楚。
我不太确定该怎么理解Lichthaus——Town & Country这品牌在建筑质量和建筑材质方面属于中档到偏下档次吧?
对我来说更有帮助的是,在我们预算内找到4、5、6家好的建造公司,能盖实体砖混结构,有良好建筑质量,合作的地区或优质分包商,出现问题能修正,有足够资金储备,规划正规。嗯,还要有几年建造经验,能给出可靠保修。这些点我不想省钱,要是这样投入不够,那只能建“稍微小点”的房了。
问题就是从预算和上述几点开始。我没钱请专门设计师来设计,因为最终也就差不多是一个标准户型稍作改动(好吧,那就这样,但至少请给我一个靠谱的整体方案——一个联系人,一个能好好把控一切的人,不希望出现100个不同施工队乱七八糟的问题)。
Köhler(已经约过两次,带地下室每平方米价格大约3500,但谈话非常专业,所以我仍看好他。他还给了我不少建议,告诉我后续建造要注意什么等等。)
Häuser?(两年前我就挺喜欢这方案,五月还有预约)
Heinz von Heiden?(声誉不好)
Viebrockhaus?(不太了解)
石屋?(不清楚)
Fermo?(估计太贵)
Lechner?(不清楚)
Speidel(不考虑,听说不提供一站式服务)
Kern-Haus(不考虑,我不要非承重的轻质隔墙)
U - Haus(不清楚)
Keitel-Haus?(不清楚)
Talbau Haus?(不清楚)
Town & Country(我觉得它听起来像是Massa Haus和Living Haus那种实体砖混结构的变体)
我就知道这些。
抱歉,Köhler我打错了,实际数量更多,但我觉得没关系,因为缺太多数据没法得出什么结论。
我觉得这里面现在还有很多“激进”的想法。
我只是想具体知道建筑附加费用到底是多少,这个项目导致我们每天都在算不同的房价。
当然搬家不花2000欧,但我宁愿预留这笔钱(这也是一个“保守”的缓冲)。
我们不需要那种高档带缓冲抽屉系统和飞速补偿器的光鲜厨房……可以普通厨房,二手的也行!这块我也宁愿按最糟情况保守预算。
我们每样都这么算,最后得出一个总金额x,从我们的可能最高680减去。房子预算越来越紧,因为包含了很多保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