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房子是会发展的,因此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我们今天要浇筑地基板,我们还一直在调整设计细节。像例如接纳一位年长女性入住这样的重要想法,现在真的应该得到妥善考虑。一个成功的生活/房子项目不仅仅取决于正确的技术施工方式,还取决于后来所有相关人员的满意度。下辈子我可能会当哲学家。:D
至少在规划上预留给婆婆的空间,这样到了关键时刻就能不经过大规模/昂贵的改动顺利实施,否则就干脆不做。但别安慰自己“反正我们会想办法的”。我认为,在与年长者的交流中,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些期待/愿望,应该适当重视才对。你当然对之前的供暖噩梦“心有余悸”,但这些在2021年新建筑中已经不会再发生了,无论你选择什么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应该出于“害怕重蹈覆辙”而过度花费在永远无法回本的事物上。
我们现在也要做KfW40Plus,但……我们用红外线+壁炉采暖,因此必须配备优质的光伏系统和尽可能低的热需求/良好的保温。再加上我们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所需产品,且总包商配合得很好,这对我们来说是合适的,否则我们绝不会这么做。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没有剩余,这也从来不是我们的期望。我们这样建造,是因为适合我们计划的整体系统,而不是因为KfW这么要求,在优先列表上,这些比平面布局和对居民的适当考虑都排在后面。
几年后还可以扩建,开发阁楼,给奶奶在一楼腾地方等等。
我从自身经历了解这种情况,因此怀疑你的这个想法能否这么简单实现,而且还必须要有权限和资金;这想法太简单了。你或许可以直接把奶奶作为一个小套房的租户纳入规划。我会在建筑上预先留好,或者如果事情还没进展太远,直接拒绝女士的需求。
那为什么不试试做到40+呢?我不是很明白。
人们常常把KfW的标志当成至高无上的理由。如果你原本就想做那些措施和支付相关费用/后续费用,比如受控室内通风、强保温(我们用的是昂贵的屋架上保温)、额外的外墙保温、更换窗户、地基板保温(我们没有地暖)、光伏储能(性价比一般)等等,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房子,那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不是,那你就是为了KfW做了这些并且花了钱,这可不是“顺便做做”的事。我看你的描述让我不确定你和你的总包的价格方面是否真的能这么“宽松”或简单。你要小心,尽量让对方详细写明报价,并且在和能源顾问沟通后再决定。总包有时也会随便说说……
把你整个项目连同计划和个人情况一起发上来,说不定论坛能给你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