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销售或拍卖的收益必须在市场上实现,而市场上仍有大量需求方参与者,他们本能地认为预制房就是纸板盒。
另外,结构往往记录不充分。二手房主常常有改建需求,而(至少对于单体)实体结构房来说,这些改建更容易实现且在结构上可行性评估更为简便。这使得竞价过程往往不那么激烈。
许多预制房过去以及部分至今仍然是“纸板盒”。虽然已经不那么严重,但这确实不可否认。
不过确实有一些供应商,他们的工艺完全可以与实体建筑媲美。文件记录方面也是可以做到的。
银行有时对此还感到困难,这让我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对建筑往往知之甚少,甚至只是一些基本了解(即使他们不断发放贷款)。
如今是卖方市场。需求(仍然)庞大,供应相对有限,价格上涨往往更快而非更慢。我观察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南部的市场已近15年。价格在这段时间内的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是我们考虑向北部寻找选项的原因之一。在那里,价格同样迟早会有所上涨。
昂贵的建地必然导致在建房时节省开支:于是也就会出现“纸板盒”。几乎没有人能随意增加可用的总预算。而当建设用地价格超过每平方米500欧元时,情况就会变得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