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y36
2021-08-04 12:32:52
- #1
我举个例子引用一下,因为最近有类似的帖子。
凯西还要说多少次,这只是触发她的音乐呢?她还要说多少次她已经在治疗了,她还要说多少次邻居所做的事情从客观上讲没有错?
我猜你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否则你们不会这么纠结。
凯西,我非常理解你。
虽然我更倾向于病态的选择性听觉敏感症,但这并不改变它是限制性的事实。你不愿意出门,因为你知道会有让人烦躁的声音,或者可能会有。你除了这些声音什么都听不到。你带着恐惧去做某些事情,或者根本不去做(比如我,坐火车、看电影、去剧院、博物馆、游泳池等等)。如果这些事情还发生在家里,甚至是在你计划和建造作为避难所的房子里,那就糟糕了,因为……那你还能去哪儿呢?很遗憾,这件事情让你如此痛苦。
关于BAFA补助政策我找到以下内容:
“补助设备必须至少七年按照其用途运行。如果补助设备按照其用途运行,则视为合规使用。若设备出售,买方需被告知此义务。”
通俗理解:在公证合同中注明,你就安全了。
如果你再次出售,我完全能理解。那房子不是你的房子,不是你的“领域”,而是受他人控制。无论论坛上的人怎么不理解,都无济于事,或者说“你得接受你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之类的话也没用。
我也非常能理解……
我也听到过房子里的声音(声音是什么无所谓),这让人崩溃。
声音或者触发源决定了你中午能不能躺下,或者能不能洗澡。
不是所有有这种情况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
我长时间在找解决办法,也很不幸陷入了责任归属的问题……前者意思是比如换窗户之类,后者则是一种无尽的循环,比如:“为什么我在建房时没更注意?”这一切让我崩溃,包括失眠等等。
是的,我自己能戴耳机,也有降噪耳机……但是因为事情变成这样,我不自由这种愤怒超过一切。
幸运的是,相关的干扰声只是偶尔出现,我们的邻居偶尔会外出,那时我还能喘口气。
一天三到四个小时的声音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极限。
我会先尝试适应……但如果是连续三到四小时且没有解决办法,我会选择健康而不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