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Haha202
2019-04-18 09:56:47
- #1
感谢大家的反馈
关于空中楼阁:
这确实是一个我清楚自己无法实现的概念。可能搁置P文件夹的项目会非常多。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价格评估。正如我所说,我知道这个价格不现实。但估价达到150万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我必须再次采访我的消息来源和熟人圈,看看他们的评估和总结是否存在自我欺骗。
感谢你指出重大错误!
关于供暖,我有以下考虑:
首先是供热需求:
据我了解,被动房的热需求是每平方米每年15千瓦,我们姑且乘以2,假设是每平方米30千瓦。
这里有个问题:这是实践中的现实数值吗?
如果按160平方米的供暖面积计算,则每年需要4800千瓦的供热能力。
红外线供暖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8000欧元
空气源热泵购置和安装费用:12500欧元
空气源热泵每年运营费用150-200欧元(来自家庭中类似独栋住宅的经验)
红外线电暖器的运营费用:
关键词是“电费”
电费-Tiwag:
每千瓦时费用为7.376欧分
加上Tinetz的附加费用,最终电价约为每千瓦时14欧分。
这样红外采暖的运行费用约为670欧元。
如果没算错的话,成本的平衡点大约是8-9年。
现在加入光伏系统,结合良好的隔热(减少热量损失)、分散式通风系统(通风时能源损失少)和智能家居自动化,当光伏电量过剩时根据一定规则提高室温,实现“室温过热”,我希望能够将成本平衡点进一步推迟。
无论采用何种供暖系统,都将进行良好隔热。智能家居自动化也是希望实现的,室温适当“过热”相对容易实现,无需使用Z-Wave或KNX。
绿色确实是楼梯(抱歉之前忘记说明)
平面图尺寸为2米 x 2.135米
我在网上几乎找不到有用的楼梯设计指南,但发现过一个尺寸描述。
是否太小?
地下室楼梯入口处有空间。楼梯与墙之间的宽度是1.8米。衣帽间需要40厘米至60厘米深,取决于外套和鞋子的存放方式。这样留下1.2到1.4米的通道。
应该够用了吧?
补充说明:一部分鞋子和外套会放在家用技术间,因为入口通过车库进入该间。
两者皆有。
意思是娱乐空间是需要的,大约15平方米差不多。如果没有阁楼或其它储藏空间,房间应该稍大一点,提供额外储物空间。
没圣诞树时圣诞球也得放哪里不是?
很棒的说法
一针见血
我查了一下
看起来很有趣,但没深入研究,确实能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你的意思是说和邻居的“接合”吗?
目前确实有和邻居的沟通。例如车库应该和邻居的车库相邻。
土方和外部调整预计也将共同协调完成。
很高兴你在这里注册。我认为还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想法,最终在动工之前都会被搁置。
关于空中楼阁:
这确实是一个我清楚自己无法实现的概念。可能搁置P文件夹的项目会非常多。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价格评估。正如我所说,我知道这个价格不现实。但估价达到150万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我必须再次采访我的消息来源和熟人圈,看看他们的评估和总结是否存在自我欺骗。
感谢你指出重大错误!
关于供暖,我有以下考虑:
首先是供热需求:
据我了解,被动房的热需求是每平方米每年15千瓦,我们姑且乘以2,假设是每平方米30千瓦。
这里有个问题:这是实践中的现实数值吗?
如果按160平方米的供暖面积计算,则每年需要4800千瓦的供热能力。
红外线供暖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8000欧元
空气源热泵购置和安装费用:12500欧元
空气源热泵每年运营费用150-200欧元(来自家庭中类似独栋住宅的经验)
红外线电暖器的运营费用:
关键词是“电费”
电费-Tiwag:
每千瓦时费用为7.376欧分
加上Tinetz的附加费用,最终电价约为每千瓦时14欧分。
这样红外采暖的运行费用约为670欧元。
如果没算错的话,成本的平衡点大约是8-9年。
现在加入光伏系统,结合良好的隔热(减少热量损失)、分散式通风系统(通风时能源损失少)和智能家居自动化,当光伏电量过剩时根据一定规则提高室温,实现“室温过热”,我希望能够将成本平衡点进一步推迟。
无论采用何种供暖系统,都将进行良好隔热。智能家居自动化也是希望实现的,室温适当“过热”相对容易实现,无需使用Z-Wave或KNX。
绿色部分是楼梯吗?看起来太小了。
绿色确实是楼梯(抱歉之前忘记说明)
平面图尺寸为2米 x 2.135米
我在网上几乎找不到有用的楼梯设计指南,但发现过一个尺寸描述。
是否太小?
外套、鞋子、包包放哪里?没有衣帽间的空间
地下室楼梯入口处有空间。楼梯与墙之间的宽度是1.8米。衣帽间需要40厘米至60厘米深,取决于外套和鞋子的存放方式。这样留下1.2到1.4米的通道。
应该够用了吧?
补充说明:一部分鞋子和外套会放在家用技术间,因为入口通过车库进入该间。
娱乐室的用途是什么?只做占位还是确实必要?
两者皆有。
意思是娱乐空间是需要的,大约15平方米差不多。如果没有阁楼或其它储藏空间,房间应该稍大一点,提供额外储物空间。
没圣诞树时圣诞球也得放哪里不是?
房子是人们生活的容器。习惯,渴望,态度,任务,社会融入与归属,美学感受,身体感受与健康
很棒的说法
一针见血
1930年前后国际建筑界的先锋派
我查了一下
看起来很有趣,但没深入研究,确实能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邻居对这栋建筑的接纳情况如何?
你的意思是说和邻居的“接合”吗?
目前确实有和邻居的沟通。例如车库应该和邻居的车库相邻。
土方和外部调整预计也将共同协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