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的回复。可惜我丈夫对贷款非常严格,我还得和他再谈谈。
在财务讨论中最有力的论据就是钱。没有贷款也就没有还款补贴的位置——连男人都能理解这个逻辑。在你们这令人羡慕的情况(55万欧元流动资金且不需问任何人,建房用地免费)中,自己的愚蠢几乎是唯一伤害经济能力的途径。
女士是一名应用科学大学建筑师,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提名字?我觉得她的网站和参考资料不错,至于面对面交流时的化学反应当然还不确定。
你完全可以告诉我她的名字,你现在知道怎么联系了。“应用科学大学”是个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她很可能通过专科高考资格获得了学习资格——也就是说,她在大学之前已经完成了非学术性培训。实践者通常更清楚“汉堡的黄油多少钱”。
我当然也可以说说我名单上的开放建筑公司,虽然它们很可能不为全国所知。
你可以先把名字输入论坛搜索,看看它们是否在“建筑公司经验”板块被提及过。
当然新建房屋一开始更贵,但一切都是新的,且符合最新标准。把旧房提升到一个大致可比的标准,顶多留下个清空内装的毛坯房,但那时候也不像表面装修那样还能大量自己动手。
这听起来和你之前帖子中的话有矛盾……
我觉得几乎没有哪个房屋建造能控制在预算内。翻修也是极少数。就我印象,建房者往往有一定责任,比如准备不足(地质不好、低估斜坡影响、总承包商施工标准低等)、选材时缺乏纪律或临时升级(比如我们家的露台顶棚)。最后房子是千篇一律的盒子还是漂亮的房子,主要取决于建房者。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翻修主要在旧建筑部分失控,那里不同于新建扩建部分没有毛坯施工阶段,所以实质上扩建阶段就已转入内部装修领域,一切都需与现有结构连接或拼接。这不是“小气厨师”,而是“幸运的汉斯”。一切取决于招标质量、工程量与数量的准确计算,而现场人工时间“为王”。作为建筑师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手,否则就得把“Gerddieter警示灯”设置为常亮。我的前师傅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我知道旧房和预算控制并不是互相排斥。顺便说一句,我们论坛里也有这样的人,不过他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距离巴伐利亚很远。 只有当你“谨慎享用”旧房时,它才更便宜,也就是说你满足于将一栋40年房屋翻新至20到15年前的标准。这从帕累托法则来看:“最后20%的年龄差距对应的费用增长是越界的”。如果翻修后与新建结果的差距更大,旧房更划算。总体而言,尤其是技术方面,每增加一年“时间机器”的年份,费用就变得不成比例地高。因此投资者喜欢只从视觉上让建筑适应现代。
我会说你们首先要和你丈夫就贷款达成共识。新房可以住几十年,如果要贷款,最好就是为了这个。你们需要在这点上达成一致。 然后需要确认土地归你们所有,这样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不带任何亲属限制条款的土地登记,完全属于你们的土地。
整个帖子值得鼓掌,但我必须把这段特别完整引用 ;-)
然后按照11ant的计划进行。目标是两年内入住——如果更早那就太好了。
顺便提一下,未来几周将发布专门针对“偏离规范建造流程”的《房屋建设路线图重制版》,感谢所有期待续集的人!
事实是我们只听到了恐怖故事,说费用失控,建筑师坑你,新房只能建鞋盒子等等。我也不太清楚这些没有经验的故事从何而来。;-)
你可以在论坛搜索关键词
Gerddieter找到我发过的帖子,我详细说明了如何遇到那些“不懂预算控制”的建筑师(新建房屋和旧房翻修情形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