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同意 的看法。
我的父母当时也没多少钱,在我18岁之前为我攒了一个7000欧元的基金,也就只有这些了。高中毕业时,这笔基金给了我,我可以选择一次性拿全部的钱去注册入学,或者把钱分摊到60个月的标准学习期限内。我选择了后者,于是我在本科和硕士五年期间每个月都能拿到120欧元。加上200欧元的儿童补贴,这就是我父母给我的全部支持。他们实在没更多能力了。我的奶奶从大概第五学期开始每个月又给我50欧元。除此之外还有350欧元的联邦教育援助金。这样加起来,我每月收入在670到720欧元之间,我要用这笔钱支付汉堡学生宿舍的房租、每六个月一次的学期费、保险费、手机费、衣服、食品等等。因为我比正常学习时间多读了一年,在硕士阶段我作为勤工俭学的学生工作,因为父母不再给我那120欧元了。就这样维持下来了!
我觉得这样很好,我们以后也会这样养育我们的儿子。我通过这种合理的方式学习到了拥有和使用金钱的意义。
从第三学期开始,我发现自己的愿望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比如偶尔外出吃饭、更频繁地去吕贝克看女朋友、买衣服、偶尔玩水上滑雪、买新自行车……),于是我找了助理工作。或者为了夏天能去阿尔卑斯山旅游,一周工作15个小时,在面包店洗盘子和当收银员。我从没想过向父母要钱。
这对我最大的好处是,我学会了钱的价值。毕业后(理工科),我的收入突然是之前的四倍,我当然一边还清学生贷款,一边也好好犒劳了自己。但我觉得,建设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努力完成,而不是依赖爸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