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unshine387 2022-11-09 22:05:37#1每个人都可以做他们认为负责的事情,以及他们愿意承担的风险。我相信Frank Thelen的基金「10XDNA」的投资者如果没有把钱投资在那里会感到很高兴(半年内亏损了50%)。当然,即使是基金也有可能亏损很多。
每个人都可以做他们认为负责的事情,以及他们愿意承担的风险。我相信Frank Thelen的基金「10XDNA」的投资者如果没有把钱投资在那里会感到很高兴(半年内亏损了50%)。当然,即使是基金也有可能亏损很多。
Mmayglow 2022-11-09 22:20:29#2 由于股市长期持续上涨的概率明显更大。 嗯,单个股票的话,“长期持续上涨”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这点我们也达成共识)。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比如DAX、S&P或者各种世界指数),情况就比较接近了。至于一个经济体是否必须(或者说应该)持续增长,这点现在也不那么确定了 ;) “后增长”或者“负增长”是相关的关键词,感兴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用我自己的话说,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到某个阶段,是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就不再必要了,或者说我们是不是会更满足、更幸福,如果我们反而减少产出,可能社会整体工作时间也减少(经济因此也会收缩)。资源是有限的,人口也不会一直无限增长,而人口增长曾经也确实推动了经济增长。好吧,我也认为这些讨论现在更多是未来的事情,我觉得尤其在危机时期,很多事情都受影响了,之后会逐步恢复。只是想抛砖引玉,说明“经济必须要一直增长!!!”这个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争议的。
由于股市长期持续上涨的概率明显更大。 嗯,单个股票的话,“长期持续上涨”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这点我们也达成共识)。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比如DAX、S&P或者各种世界指数),情况就比较接近了。至于一个经济体是否必须(或者说应该)持续增长,这点现在也不那么确定了 ;) “后增长”或者“负增长”是相关的关键词,感兴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用我自己的话说,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到某个阶段,是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就不再必要了,或者说我们是不是会更满足、更幸福,如果我们反而减少产出,可能社会整体工作时间也减少(经济因此也会收缩)。资源是有限的,人口也不会一直无限增长,而人口增长曾经也确实推动了经济增长。好吧,我也认为这些讨论现在更多是未来的事情,我觉得尤其在危机时期,很多事情都受影响了,之后会逐步恢复。只是想抛砖引玉,说明“经济必须要一直增长!!!”这个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争议的。
WWilderSueden 2022-11-09 22:36:12#3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认为负责任的事情,并承担自己愿意承担的风险。我相信Frank Thelen的基金“10XDNA”的投资者会很高兴他们没有把钱投进去(半年内亏损50%)。即使是基金,当然也有可能亏很多钱。 但是它完全不分散投资。这个基金明确是押注下一个大事件,这使得风险更大。现在的时间点根本不合适。十年前肯定可以赚钱,但利率上升时,仅靠对未来收益的希望是致命的。 是的,大多数数据基础“只有几十年”。不过从广义上来说还是有大约100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战前许多国家的数据基础相对较差,因为没人想到有人会对此感兴趣 ;) 但很明显,在一个理性的世界里,企业所有者(股东就是企业所有者)必须比企业债权人获得更高的长期收益。因为万一发生问题,债权人会比股东优先获得偿付,理性的股东必须要求更高收益。相反,当利润创纪录时,债券持有人获得约定的利息,而股东则分享好年的收益。顺便说一句,我短期内不相信“后增长”理论。虽然这是个热门话题,但我们地球上有80亿人,大多数人仍然希望达到西方生活水平。找到用比以往更少资源达成的方法,未来会有大量的利润可赚。
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认为负责任的事情,并承担自己愿意承担的风险。我相信Frank Thelen的基金“10XDNA”的投资者会很高兴他们没有把钱投进去(半年内亏损50%)。即使是基金,当然也有可能亏很多钱。 但是它完全不分散投资。这个基金明确是押注下一个大事件,这使得风险更大。现在的时间点根本不合适。十年前肯定可以赚钱,但利率上升时,仅靠对未来收益的希望是致命的。 是的,大多数数据基础“只有几十年”。不过从广义上来说还是有大约100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战前许多国家的数据基础相对较差,因为没人想到有人会对此感兴趣 ;) 但很明显,在一个理性的世界里,企业所有者(股东就是企业所有者)必须比企业债权人获得更高的长期收益。因为万一发生问题,债权人会比股东优先获得偿付,理性的股东必须要求更高收益。相反,当利润创纪录时,债券持有人获得约定的利息,而股东则分享好年的收益。顺便说一句,我短期内不相信“后增长”理论。虽然这是个热门话题,但我们地球上有80亿人,大多数人仍然希望达到西方生活水平。找到用比以往更少资源达成的方法,未来会有大量的利润可赚。
Mmayglow 2022-11-09 22:41:48#5 而且通过更少的资源来实现这一点,将会赚取大量的钱 是的,我现在更倾向于看到的是向其他领域的转变,而不是真正的“缩减增长”,但我也不想完全把“但这必须如此”当作近乎自然法则来看待 ;)
BBuschreiter 2022-11-10 06:44:00#6我处于类似的情况,将用一次性还款偿还的金额的70%投资于定期存款,该定期存款将在利率锁定期结束时到期。意思是今年投资9年,明年投资8年,依此类推。至少只要存款利率高于我的贷款利率(注意复利!)。剩余部分每月投资于MSCI世界指数的ETF。这样可以利用市场波动,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入场价格。顺便说一下,我们故意没有将还款额设定得过高,以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融资利率仍为0.9%)。
我处于类似的情况,将用一次性还款偿还的金额的70%投资于定期存款,该定期存款将在利率锁定期结束时到期。意思是今年投资9年,明年投资8年,依此类推。至少只要存款利率高于我的贷款利率(注意复利!)。剩余部分每月投资于MSCI世界指数的ETF。这样可以利用市场波动,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入场价格。顺便说一下,我们故意没有将还款额设定得过高,以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融资利率仍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