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从桌子边缘起算预留1米的活动空间。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张1x2米的桌子,你需要一张3x4米的大模板。要把那么多东西安置进去真是疯狂。
我没有这样做——但对椅子进行了建模。这样就能看出是否还能合理地进出。
我觉得这很棒,对你们肯定非常有帮助。即使这项工作最后只避免了3到4个狭窄区域或瓶颈,也已经很值得了。通过绘图和反复调整,至少对我来说更加直观。我就不跟你说我们为用现有条件模拟东西做了什么了。
所以论坛这里的意见和其他地方的一些东西已经做了不少调整。图纸让这些更加固定下来。
没错,举这个例子很不错,如果孩子以后"后悔"了,也能从中学到点东西,而且还能改正。如果你让你的孩子们,或者他们自己,尽可能细致地独立规划他们的房间,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前提是不会造成很大的费用。
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孩子们明白整个项目要花多少钱。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核算各种愿望的费用。
当然他们对真正大额的费用理解有限——但很高兴看到,2年的生活经验差别非常明显,他们也并非完全不懂。
没错——我也理解这一点。但正因为如此,你至少应该大致了解这样一项的全部费用以及所需的配置,以免以后后悔。根据朝向、窗户大小和类型、遮阳、隔热等,这可能变成一个真正的温室,并影响整个住宅。如果负担不起舒适的标准,我会直接放弃,这样钱就能用在别处;换句话说,绝不能做“半吊子”的事,对住宅和室内气候影响这么大。很多东西以后出错了可以改,但那种情况几乎不行。
目前我在等公司对所要求的调整作出回应。之后再看情况。朝向是南,无遮挡,所以是充足的阳光。因此我计划适当的遮阳。
这些看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成本如何?我们没有KNX,需要的话还用传统开关控制。
这部分成本其实不算多。基本上还是需要合适的遮阳装置,接着是电机(而且不能是带无线功能的那种……),还有布线,这里差异就开始了。传统方法是用电缆从百叶窗按钮连到卷帘电机。在KNX系统中,按钮位置是KNX总线(一根通常为绿色的4芯电缆)和KNX兼容的“按钮”。这里不一定是传统的在卷帘旁放两个按钮(可以这样做,但没什么优势),而是通常在房间中央设一个地方,集中管理整个空间控制。然后还可以接入其他设备,比如风/太阳天气站,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等。电缆直接连接电机,从配电箱(UV)引出。配电箱内有执行器,根据设定,可以控制遮阳开合或任意位置。无论是人为按键,还是如“阳光太强自动关闭”,仅是参数设置而已。还有诸如“阳台门开时,卷帘不关闭”之类的逻辑。
执行器数量和线路会稍多一些,功能编程工作需要时间。能否自己完成部分工作决定费用高低,但总的来说比传统方法贵一点点,但在使用寿命内不算大开销。(比如一个8路百叶窗执行器大约280欧元。)相比能实现的自动化功能,这值得投入。
你之前写的更有意义——关于这对采暖或更确切说制冷成本及产生的热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