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宅项目 - 地下室,底层平面图 - 建议

  • Erstellt am 2018-03-29 00:03:01

red-ed

2018-12-27 02:20:32
  • #1

是的,电热辐射器或红外辐射器可能是一个课题。可能也有类似于用于控制型居住空气换气的预热装置,但仅限一个房间。这样的话,必要时可以直接用空气加热那个房间。
不过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使用红外或面板式集热器的想法似乎是最好的方案。但据说效率非常低。

嗯……

感谢你的意见,期待更多。
 

11ant

2018-12-27 13:50:31
  • #2
如果通过将房间划分为多个区域来减少管道长度,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控制住。

给我看看。

说说看,哪些错误?

我不想每天早上看到一个能显现每粒灰尘的亮点。

我总是努力写得让人容易理解,这样每个读者都能根据自身权重判断。

所以混凝土是出于卡斯托容器的那种幼稚想法?——嗯……模板砌块能在住宅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只是因为它们由具有隔热作用的材料制成,能很好地包裹那些隔热性能很差的混凝土。如今这代模板砌块外层集成了类似wonderbra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勉强能达到现行标准。所以这只能称为“足够”的隔热。

看来你完全被营销的浪漫情怀打动了。
 

red-ed

2018-12-27 15:52:53
  • #3
我现在不太明白。
通过私人消息还是电子邮件?你想看哪个区域?室外还是室内?
带内部结构还是没有?

例如,有一个设计中的楼梯相当陡峭。17级踏步,尺寸18/24,不一定每个人都懂。
车库宽度也有些窄。
窗户设计不应只从外部考虑。从内部看,有些窗户突然显得很碍眼。

这是我妻子的问题,她想要那样。
我想要的是KNX/EIB系统,如果有任何不顺利,我就得听各种抱怨了。

我觉得这很好,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做。
我感觉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建筑方式辩解,称之为“最好”。其他方式则被贬低。
美国普遍采用木结构,我们这里流行“实心”结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更多木结构,非洲大概是泥土建筑。
每种建筑都有其优缺点。
我只是觉得德国的法规迟早会剥夺建房者的选择权。到时候,墙体厚度可能会达到70厘米甚至更多。

是谁告诉你的?

如果看墙体的纯数值,Neopor砖实际上相当不错(用不着说,非常好)。
但各种建筑类型都有怀疑者。比如我不理解轻质隔墙,因为几乎无法固定任何东西(这不是字面意思)。
各人有各人的喜欢,但应坚持事实,而非凭空断言。

哪里啊,但这样讨论这个系统时,大家马上就知道指什么。
我也看到Neopor在论坛中越来越受关注。
看看我是否能在慕尼黑建材展上发现新东西。

我很难想象我们如今已经能飞到月球,但房子却仍然沿用了近100年的建造方式。

致意
Red-Ed
 

11ant

2018-12-27 17:18:23
  • #4

我的意思是:将房间分成两个供暖回路,这样每个回路的管道长度更短 = 惯性更小。


这里已经是给所有人的了。许多潜在读者肯定也觉得内部图片很有趣,但实际上更加有用的是,完工后在房屋图片帖中发布。我指的是,当我说“视图”时,指的是经典的立面朝向,东/北/南/西。


我持有的观点是:“顾问不是监护人——决定权必须留给客户(而且客户必须能够自行权衡事实,也就是在‘源码’层面被告知)。”
我理解“自己”的建筑方式的粉丝,但让我生气的是那些仇恨传播者,他们不得不把所有替代方案都归为“胡说”或“邪恶之物”。


这里我再次更喜欢使用类别通用词,比如这例中的“模板石”。这类产品有各种系统,部分来自大品牌,部分来自个别“喷气发动机”。其中一些把他们的系统细分成了相当多的特殊石材。


“混凝土(+外墙保温系统)”的U值比“多孔砖(+外墙保温系统)”差。感谢你的链接,我刚刚了解到G-,之前我只知道G-和奔驰G车。
 

MayrCh

2018-12-28 10:54:35
  • #5
[QUOTE="red-ed, post: 298394, member: 45466"]我很难想象我们现在还能飞往月球,[ /QUOTE]
这是一个很差的比喻。我们最后一次登月是在45年前。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再做到这一点了。即使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在接下来的至少5年内也无法派人去那里。

[QUOTE="red-ed, post: 298394, member: 45466"]但是房子几乎100年来一直建得一样。[ /QUOTE]
仅在过去的100年里,就有很多建筑技术,很难全部列举出来。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只有少数技术得以广泛采用。如今,随着节能法规的推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从经济角度来看难以广泛应用的方案。

关于平行讨论串中的“自给自足”主题:自给自足是指没有连接到供给和排放网络的状态。其他的一切都是意识形态上的掩饰。
 

red-ed

2018-12-28 23:45:22
  • #6


嗯,但这意味着我在地下室有一个带地暖的房间。然后我要么为这个带地暖的房间设置一个温控区,要么地下室剩余区域会浪费大量材料。



这是外观图。

混凝土和砖的U值只有在比较相同厚度时才有意义。但没人想要37厘米厚的混凝土墙。
多孔混凝土墙会做成那个厚度。再加上保温层(外墙保温系统)。
如果比较25厘米、36厘米、45厘米的墙体,混凝土砌块表现会稍好一些。你同意吗?

模板砌块可以指很多种类。无论是Kaiser砌块、木质砌块还是Neopor砌块。
因为它们不能相互比较,我喜欢称它们为Neopor。

 

类似主题
05.06.2010用高孔砖还是混凝土建造的地下室?11
01.07.2013Ytong地下室的额外隔热层(36厘米)14
25.11.2013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还是采用轻质抹灰?23
12.08.2015超过新建标准的隔热是否值得?34
20.02.2016防水混凝土地下室 - 开关问题12
03.07.2016窗户的U值 - 差异15
25.06.2016室内墙体的U值有多重要?12
01.02.2017地窖原本部分是混凝土,现在可能完全砌筑而成28
27.03.201724厘米Ytong + 保温层或36.5厘米Ytong63
13.04.2017窗户的传热系数(U值):1.3 - 升级是否值得?16
02.12.2017顶层楼板的保温17
07.05.2020外墙的U值为0.26——这样可以吗?13
29.12.2020实践中无额外保温的Y-Tong与混凝土比较(取暖成本)38
04.03.2019带地下室的新建城市别墅平面图设计36
01.07.2019KFW 55 - 地板板下的隔热37
06.05.2021带地下室的新建筑 | WU混凝土加环形排水系统21
26.03.2022什么更明智:热泵还是绝缘?33
15.06.2023VHF 与 WDVS 立面 - 1970年旧建筑 混凝土/砖块15
25.09.2023静力学 - 因为隔热,带地下室的房屋,移动Poroton砖块11
29.01.2024地下室是用WU混凝土还是Poroton建造的?17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