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周边地区购买或建造,现实吗?

  • Erstellt am 2021-11-16 11:42:18

driver55

2021-11-18 16:18:48
  • #1

许多“普通”工程师多年后仍梦想着这个收入。
再说一次,工作三年虽然不再是新手,但还远不是专家。

大多数人都是从基层开始的。如果在“高位”轻松赚到钱,两人在未来五年内都可以晋升,然后几乎可以“轻松负担”一套自住房。
 

Tolentino

2021-11-18 16:33:01
  • #2
我也没有说过TE和她的伴侣是专家。我只是说明了在柏林这个行业里的专家收入情况。我会把专家身份和大约10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都是专家,也不意味着所有专家都必须有至少10年的经验。
不过总体来说,我几乎不相信按这个定义德国任何地方的全职工程专家的税前总收入会低于80,000欧元。

但TE和她的伴侣显然也不再是职业新人了,因此他们不应该满足于低于入门水平的薪水。
新人和专家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不是吗?
 

hampshire

2021-11-19 07:39:45
  • #3

尊重,只需指出收入似乎太紧张即可。
 

KnappeKiste

2021-11-19 13:13:19
  • #4


作为一名多年来关注该地区市场的柏林人,上述引述恰恰是关键点。以你们的期望或“可能预算”来看,市场上没有任何房产能满足柏林东部/东北部地区及其周边的这些需求。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选择:

A) 转向偏远地区
B) 购买共管公寓或排屋
C) 保留租赁房,同时购买周末用地(建设用地),随意使用,或许以后建房

关于A),对我们来说之前也不是一个选项,我们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尤其在疫情期间,不用乘坐公共交通真是太值了。不断上涨的交通成本也加重了经济负担。

关于B),我们已经做了。2013年在柏林一个好地段买了个中间排屋,但那时想着以后可以升级。这个想法这里已经提过几次,我觉得以目前该地区的状况这想法不太现实。单单50多万的购房附加费用,就让短期买卖项目没有什么经济优势,比直接上架买贵了不少。我们现在也被套牢了,大概要等孩子们长大离开后才会考虑转向A)。当然这也是个奢侈的问题,因为房价涨了,但总体来说形势是恶化而非改善。

关于C),你们对租来的房子没什么不满的话,那就这样做。我在身边就有两次这样的例子,有点后悔我们当初没这么做。2013年我们也看过在潘克塔尔那边带有可用周末小屋的建设用地,当时价格是7万欧元,再加上当时潘科区有四居室的温暖租房才1200欧元,放在现在来看这绝对是完美的交易。
尤其是如果不打算要孩子,更看重生活体验多于收入的工资水平,对你们来说这似乎是个可行的方案,能够和家人朋友一起在春夏秋户外度过美好时光,同时保持合理的上班距离和成本,也不会因为拖延建房选项而以后完全失去机会。
 

MoreChars

2021-11-26 11:11:06
  • #5
大家好,感谢[Knappe Kiste]的建议。

目前没有太多新情况要报告,我最近因其他私人事务比较忙碌。
这段时间我们看了一处符合预算的房子,但遗憾的是不适合我们。挺遗憾的,因为需要进行太多(昂贵的)改动,才适合我们。
然后我们还和一家附近的建筑公司约了咨询。这个预约已经定了挺久,否则看到这里的反馈我可能都不会约。
不过还是挺有趣的,虽然我很怀疑。我的朋友感觉不错,但他之前可没在网上查到可能出的问题 ;)
顾问还说会给我们做一个报价房屋的价格计算(有和没有[kfw Förderung],还有带地下室的情况),然后发给我们,我还在等。顾问还快速帮我们看了些地块,大致算了算地价应该是多少……不过因为我们还是以现有房屋的融资咨询为主,而且我在论坛看到过15%的缓冲比例,这些只能算作大致方向,作为现有房屋替代方案的初步接近。

工作方面……等着看吧。年度面谈到了年底肯定得做。
 

hampshire

2021-11-26 11:43:35
  • #6

“预留资金”问题在这里争议很大。有一批业主通过大量的主动性、耐心以及自助或自组织的劳务,能够以令人惊讶的低价建造房屋。大家往往不太相信他们说的一切都这么顺利,也许如果别人付得更多,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也许帮你具体说明“预留资金”,会让你们更好地评估它。
这里藏着可能打乱整个计划的“成本陷阱”:

    [*]合同的完整性(如果不是总包,合同的完整性)——你们必须理解合同中缺了哪些但又必须的内容,因为那会额外花钱。
    [*]土方工程——地下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会影响工作量或土壤等级。通常会有按土壤等级按立方米计算的总价报价。固定价格报价可以带来预留资金的安全感,尽管它可能不是最便宜的选择。
    [*]个性化配置——在总包情况下会有样品确认。所有超出标准的东西都要额外收费。如果你们一开始就计划一个可接受的配置加价预算,就能放心在这个预算内做决定。这样就不需要预留资金了,但需要支出纪律和清晰的掌控。
    [*]施工期限延误——如果搬出旧房和搬入新房时间重叠不利,可能会产生额外费用。

所以完全可以用远低于15%的预留资金建房,这是有远见的业主掌控得了的。
 

类似主题
27.08.2014买产权公寓,建房还是租公寓?12
03.07.2021出租公寓用的白色哑光或亮光厨房正面?16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