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Passion
2021-11-02 20:20:43
- #1
我可以和你分享我们在[Kernsanierung]方面的经验,并给出一些建议。我们在每个房间都铺设了两条布线电缆(每条配有一个双插座;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单插座也足够,因为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解决)。为此,你应该知道或猜测设备和书桌大概会放在哪里。此外,我们还在以下位置布置了单独的线路:
总共有23条布线电缆连接到地下室一个小储藏室里的配线架。那里还放置了一个19英寸网络机柜,我将剩余的基础设施都汇集在那里:

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是无线接入点的合理分布,因为无线网络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每层楼都有一个Unifi Accesspoint nanoHD,对此非常满意。我们已经不再使用FritzBox的无线功能,并且将其关闭了。
对于电话的DECT信号,实际上FritzBox在地下室(服务器机柜内)的信号覆盖到顶层就足够了。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中心位置的DECT基站,比如售价约100欧元的Gigaset Pro N670 IP DECT。(其他替代方案包括通过布线延长DSL信号,并通过另一条布线回到网络;让电工直接把TAE接口布置到一楼;使用DECT中继器;或者使用第二台FritzBox)
关于无线接入点,我也建议你直接在天花板内布线。这样看起来美观(或者说不显眼),且覆盖效果好。你应当告诉电工选用较深的暗装插座盒,因为从布线电缆的端子到接入点需要用一条短跳线连接。


很棒的是,无线接入点通过PoE直接从我的交换机供电,因此只需要一根布线电缆。除了Unifi外,其他厂商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德国,目前常用的布线是CAT7,这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布线的话我不会选择低于CAT7的,因为CAT7的屏蔽比CAT6更好,而且布线装好以后,通常无法或者不愿换线(即使有穿线管)。我甚至选择了Cat8布线——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从网络插座到设备的短距离则用Cat6跳线即可,这样较为灵活。
这个方案需要注意/了解的地方有:
这么大的交换机会消耗更多电。如果你知道自己90%的有线网络接口不使用,运行一个更小的交换机会更经济。(我就是想要这样的配置)
无线接入点每个大约耗电5瓦,无法方便地比如晚上关闭,这让我有点困扰,因为会浪费电。
Unifi通过所谓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来管理设备,设备本身没有控制器或管理界面,而是由一个中央控制器管理。虽然配置时需要该控制器,但不必一直运行。我目前是在NAS上的Docker容器里运行它。
我的配置对普通私人用户来说已经接近上限了。完全可以选择体量更小的方案。关键是你要清楚哪些东西以后难以更改,然后在那里安装一个非常好且持久的方案。交换机、FritzBox等设备都可以随时更换,但优质的布线往往不可替代。
[*]在前门旁为Doorbird外部门铃站铺设
[*]在一楼楼梯口为Doorbird内部门铃站铺设
[*]在一楼走廊铺设
[*]在顶层走廊铺设
[*]在一楼、二楼和顶层的天花板各铺设3条线路,用于三个无线接入点
总共有23条布线电缆连接到地下室一个小储藏室里的配线架。那里还放置了一个19英寸网络机柜,我将剩余的基础设施都汇集在那里:
[*]24口PoE交换机(Unifi USW-Pro-24-POE)
[*]一台FritzBox(关闭了WLAN功能)
[*]一台网络存储(NAS)
[*]一个Doorbird输入/输出控制器
[*](有时还有树莓派或Jetson Nano):)
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是无线接入点的合理分布,因为无线网络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每层楼都有一个Unifi Accesspoint nanoHD,对此非常满意。我们已经不再使用FritzBox的无线功能,并且将其关闭了。
对于电话的DECT信号,实际上FritzBox在地下室(服务器机柜内)的信号覆盖到顶层就足够了。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中心位置的DECT基站,比如售价约100欧元的Gigaset Pro N670 IP DECT。(其他替代方案包括通过布线延长DSL信号,并通过另一条布线回到网络;让电工直接把TAE接口布置到一楼;使用DECT中继器;或者使用第二台FritzBox)
关于无线接入点,我也建议你直接在天花板内布线。这样看起来美观(或者说不显眼),且覆盖效果好。你应当告诉电工选用较深的暗装插座盒,因为从布线电缆的端子到接入点需要用一条短跳线连接。
很棒的是,无线接入点通过PoE直接从我的交换机供电,因此只需要一根布线电缆。除了Unifi外,其他厂商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德国,目前常用的布线是CAT7,这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布线的话我不会选择低于CAT7的,因为CAT7的屏蔽比CAT6更好,而且布线装好以后,通常无法或者不愿换线(即使有穿线管)。我甚至选择了Cat8布线——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从网络插座到设备的短距离则用Cat6跳线即可,这样较为灵活。
这个方案需要注意/了解的地方有:
这么大的交换机会消耗更多电。如果你知道自己90%的有线网络接口不使用,运行一个更小的交换机会更经济。(我就是想要这样的配置)
无线接入点每个大约耗电5瓦,无法方便地比如晚上关闭,这让我有点困扰,因为会浪费电。
Unifi通过所谓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来管理设备,设备本身没有控制器或管理界面,而是由一个中央控制器管理。虽然配置时需要该控制器,但不必一直运行。我目前是在NAS上的Docker容器里运行它。
我的配置对普通私人用户来说已经接近上限了。完全可以选择体量更小的方案。关键是你要清楚哪些东西以后难以更改,然后在那里安装一个非常好且持久的方案。交换机、FritzBox等设备都可以随时更换,但优质的布线往往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