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lin667
2013-10-29 13:50:41
- #1
我会这样表述:如果整个房子有良好的隔热措施,完全可以保持房子的温度(制冷需要“稍微”多一点功率)。
我为我的情况做了一个计算:
平均传热系数(U值)为0.17,表面积为465平方米,温差假设为10°C(24°C -- 34°C),约需要790瓦的热负荷。
但是:
根据我的能效证明,八月份有777千瓦时的太阳能收益,八月平均每天有7.1小时的日照,平均功率为3.4千瓦,房子每天被加热7.1小时。总的制冷功率约为4.1千瓦 —— 这已经不少了。
例如,如果地暖系统供水温度控制在15-16°C,视具体条件,冷地板上会出现冷凝,此外地板摸起来会感觉冷:
在30°C/50%相对湿度时,露点温度约为17°C;在35°C/50%时,约为23°C。
也就是说,在35°C/50%的条件下,降到24°C时,空气湿度非常高,大约90%。
因此,我将带集成制冷功能的风冷热泵与住宅通风系统中的地热预热/冷却回路结合。
如果将空气从35°C/50%冷却到17°C,然后再由排风加热到23°C,相对湿度约为55%。
理论上,我可以将地板温度设定到22°C,这样既远离冷凝点(17°C),也不会觉得冷。
刚刚重新计算了一下:
在这些状态变化和空气流量180立方米/小时-207公斤/小时,以及焓变32.9的条件下,通风系统单独可提供约6.8千瓦的制冷能力,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地热交换器必须设计得当,才能长期实现这个效果(温差+流量等)。
但只要你不能“干燥”空气,我认为在制冷系统上投入大量资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虽然温度会凉快些,但湿度会非常大)。
我为我的情况做了一个计算:
平均传热系数(U值)为0.17,表面积为465平方米,温差假设为10°C(24°C -- 34°C),约需要790瓦的热负荷。
但是:
根据我的能效证明,八月份有777千瓦时的太阳能收益,八月平均每天有7.1小时的日照,平均功率为3.4千瓦,房子每天被加热7.1小时。总的制冷功率约为4.1千瓦 —— 这已经不少了。
例如,如果地暖系统供水温度控制在15-16°C,视具体条件,冷地板上会出现冷凝,此外地板摸起来会感觉冷:
在30°C/50%相对湿度时,露点温度约为17°C;在35°C/50%时,约为23°C。
也就是说,在35°C/50%的条件下,降到24°C时,空气湿度非常高,大约90%。
因此,我将带集成制冷功能的风冷热泵与住宅通风系统中的地热预热/冷却回路结合。
如果将空气从35°C/50%冷却到17°C,然后再由排风加热到23°C,相对湿度约为55%。
理论上,我可以将地板温度设定到22°C,这样既远离冷凝点(17°C),也不会觉得冷。
刚刚重新计算了一下:
在这些状态变化和空气流量180立方米/小时-207公斤/小时,以及焓变32.9的条件下,通风系统单独可提供约6.8千瓦的制冷能力,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地热交换器必须设计得当,才能长期实现这个效果(温差+流量等)。
但只要你不能“干燥”空气,我认为在制冷系统上投入大量资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虽然温度会凉快些,但湿度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