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论坛上大多数人对老房子不太感冒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实用的建议很少,大家反而更快建议拆除。其实住在超过五年的房子里也可以非常舒适,而且它们的玻璃可没比水族箱多多少。 :D
这是个很好的提示,我以前确实没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新房虽然也不是那种水族箱式的房子,但我懂你的意思。 :)
(我立刻爱上了那间洗 Mudroom 和厨房里的木炉。)
有趣,我姐姐也一样。她说如果我们要扔掉木炉,一定要告诉她扔去哪儿了。 ;)
虚拟导览里有些地方显得极其复杂且非常狭窄,比如厨房和房子入口。我猜镜头有很大变形,但从平面图上我也看不出相反的情况,因为它没有被正确标注。当然,老房子,当年可能设计方式不同,或者原始图纸丢失了。但这也使得远程诊断很难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实际看起来比3D平面图更开阔。看3D模型时能获得更好的印象,毕竟这是它本来的设计方式。我们是在亲自去看房子之前用Oculus Quest 2远程参观过,感觉完全不同。不过这只能持续到你晕为止。 :D
我完全不懂为什么要搞什么保密。我们这儿的每栋房子都会在网上连地址一起发布,没人介意,也没理由介意。看看我的郊区Port Kennedy,在realestate.com.au上搜搜。这里的房子不像德国那么看重价值,情况需要时换房子,也不指望每次都能找到“梦想家园”。更别提这边没德国那种过于苛刻的标准。
你怕别人抢你房子吗?那我可能也不会在这里公开讨论我的设计图。买房子不需要无数陌生人给你出主意。每个回复的人都有不同动机,也不一定关乎你。
房子永远没那么重要,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孩子会在工地上生活很久,父母会忙别的事情,不太可能一直关注。
我完全理解你不想住在自己建的地方,那对我来说也是地狱。但我不会去追求梦想,只要能搬走,生活安静就行,肯定不要再是新建小区,麻烦早晚有。另一方面,跟那些固执己见的老邻居共处也不容易,他们观点很顽固,新鲜事往往引发邻里矛盾。我已经70多岁了,但绝对不是“老太太”型,也不活得像个老太太,我父母也不是。
其实我怕被抢的心态只是很次要的。我主要觉得从数据隐私的角度,不希望我的真实地址和网络昵称关联。这世上有非常非常疯狂的人,不必自找麻烦。某种程度上,也能从有人费劲找出某个房子的地址这点看出来。别人怎么看都行,但我始终觉得挺诡异的。尤其是知道地址对讨论毫无增益(反而话题本身大多偏题)。知道具体地址替代“萨尔-普法尔茨区”的信息,其实也没多大区别 —— 就是可能知道我们家可能在一家面包店对面(不过那家店也已停业)?—— 哇哦。
抱歉,这就是业余心理学了。
是的,我注意到了。自从认识过一位专业心理学家后,我很难认真看待业余心理学家。你会从中学到很多关于自我的东西,以及关于业余心理学家的事。你也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