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您再次写信的原因吗——因为绅士会选择沉默?
我对这里一些人似乎认为看的“屌比”保持沉默。但是关于这个话题,我会一直回应,直到对方理解为止。
请您务必训练您的理解能力,不要随意曲解事实,因为您在之前的发帖中多次这样做了。文中丝毫没有提到我的潜在地皮经历了价值增长,而是指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地区、街区等。
从土地指导价来看,5公里范围不算是“紧邻”。
您真的能从这句话(“勃兰登堡的这一部分实际上是柏林的富裕圈,过去两年地价涨了整整20-30欧元/平方米,而且还看不到尽头。”)认定讲的就是这块地吗?我不能,因为如果是的话,我肯定会直接给出具体数额,而不会使用“从某数到某数”的描述。
那么,您的论点就更没有意义了。按照您多次提到的盈利意图,购买该地块只有在周边区域的发展同样影响该地块价值时才有意义。但这不过是您的一厢情愿/假设,几乎无法核实。您提供的所有线索都显示相反的情况。仅仅鉴定报告中将剩余地块评为1欧元,就足以让您深思。将“1欧元”作为评估有其特定原因,而且这个价值低于花园用地。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您使用过勃兰登堡浏览器,应该能从土地指导价看出,该地区某个街区的地价是20欧元/平方米,而几条街外是80欧元/平方米。所以显然20欧元的街区并没有经历地价上涨。
这是不正确的,可能也基于对土地指导价地图的错误解读。我至少没有发现住宅区地价是20欧元的,顶多是混合用地或工业区。
这种由评议委员会每两年进行的评估是有标准和充分理由的。您当然可以期待您所描述位置的地块向着80欧元或者至少按比例弱幅增长的方向发展。但是“富裕圈”的迹象只能从高速公路BAB10的北侧开始看到。
作为聪明的专业人士,您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嗯,我确实明白。如果正确解读土地指导价中的“W”、“M”和“G”字母,即使是外行(仔细一看)也能理解。
80欧元街区的居民并不是因为离面包店快五分钟而住在更值钱的地方,而是因为那里还有可用的建设用地,按现行市场价格出售。20欧元区域则早已被开发,无人出售,也没人死去留下地块。
这是错误的。这是由明显不同的可建设性或使用用途决定的。
作为聪明的专业人士,您肯定知道土地指导价的来源。
确实,我再次对此提出异议。
否则请您解释为什么湖边的土地指导价会低于铁路旁边的?
哪一个土地指导价,针对的是
哪些具体地块?
请别说铁路旁的地价高是因为更快到火车站。
如上所述——请指出具体地块。湖不一定是湖,火车站不一定是火车站。
如果相关街区没有成交,是因为没有卖出,那土地指导价自然不会有大波动。
错误。为便于理解,我引用德国评议委员会(Gutachterausschüsse)指导原则的部分内容:
来源:土地指导价评定规定(Bodenrichtwertrichtlinie - BRW-Rücklauf)
4 基础
(1) 土地指导价评定需基于成交价收集及其他必要的数据,尤其是土地价格指数序列和换算系数。
(2) 其他有用数据和信息应辅助使用,比如:
- 地理基础数据,如地籍图和地形信息,
- 城市规划图,依据德国建筑法第34条第4款区分内外区域的法规,土地利用规划,
- 保护区,如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和水法保护区,
- 保护法规(德国建筑法第172条),
- 规划发展概念(德国建筑法第171b条第2款),
- 土地整理、整治和开发措施数据,规划批准情况,
- 基础设施开发及费用结算数据,
- 租金和租赁信息,
- 土地质量地图,
- 土地估价结果,
- 当地调查数据(如行人流量统计),
- 人口发展数据。
[...]
7 土地指导价的评定
(1) 土地指导价优先通过比较法确定。成交价需通过换算系数或其他适宜方法调整至土地指导价地块特征,并根据指数序列调整至指导价评定基准日。
(2) 对于无或少量成交的地区,应使用
- 同类地区的成交价和指导价,
- 以指数序列调整至一般市场发展的前几年成交价和指导价,同时可使用其他市场相关方法,如演绎法、目标树法、住宅/商业区分类、租金租赁趋势、商业区租金比例法等。
[...]
指导价的评定过程必须被记录,以便必要时可追溯说明。单个指导价无需单独解释。
但您作为专业人士,这些您都知道。
完全正确。
此致
Dirk Gr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