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uchur 2022-01-26 18:01:51#1 盈利这里严格来说是指通过卖电是否能实现正收益。但由于大部分利润来自自用电,任何传统的私人装置都很容易被计算为亏损。 你从哪里得出私人取用电量在盈利意图中不予考虑的说法?根据我所掌握的所有信息,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当然,只考虑“收益损失”的部分,因此数额远低于增值税的计算标准。也就是说,其金额应与收入支出表中记录的相符。但我在任何地方都没看到有人能解释为什么会简单地忽略这一点。
盈利这里严格来说是指通过卖电是否能实现正收益。但由于大部分利润来自自用电,任何传统的私人装置都很容易被计算为亏损。 你从哪里得出私人取用电量在盈利意图中不予考虑的说法?根据我所掌握的所有信息,这确实是需要考虑的。当然,只考虑“收益损失”的部分,因此数额远低于增值税的计算标准。也就是说,其金额应与收入支出表中记录的相符。但我在任何地方都没看到有人能解释为什么会简单地忽略这一点。
HHangman 2022-01-26 18:10:37#2严格来说,取用应按待确定的制造成本计算(即通过总收益的折旧)。但我们娱乐性地假设取用和报酬为8分。在一套10千瓦峰值设备,年产电量约10,000千瓦时的情况下,这将是每年800欧元的收益。以14,000欧元的购买价线性折旧=700欧元。从税务角度看,剩余利润=100欧元。如果愿意,还可以从中扣除税务师费用、保险、维护等。无论如何,这远低于免税额,因此属于兴趣爱好,也就不必理会税务局的繁琐手续。 完全独立于此,实际的经济效益方面,由于电价上涨,自用电量当然显得更加有利。
严格来说,取用应按待确定的制造成本计算(即通过总收益的折旧)。但我们娱乐性地假设取用和报酬为8分。在一套10千瓦峰值设备,年产电量约10,000千瓦时的情况下,这将是每年800欧元的收益。以14,000欧元的购买价线性折旧=700欧元。从税务角度看,剩余利润=100欧元。如果愿意,还可以从中扣除税务师费用、保险、维护等。无论如何,这远低于免税额,因此属于兴趣爱好,也就不必理会税务局的繁琐手续。 完全独立于此,实际的经济效益方面,由于电价上涨,自用电量当然显得更加有利。
FFuchur 2022-01-26 18:14:58#3那正是我的意思。10千瓦峰值装机容量净价1.4万欧元已经非常贵了,但即使这样也足够了。 无论如何都远低于免税额,因此是兴趣爱好 确定吗?这只是一个免税限额,在此限额内无需支付所得税,但利润依然存在。
HHangman 2022-01-26 18:28:58#4 确定吗?这只是一个免税额,在此额度内无需缴纳所得税,但利润仍然存在。 对于业余商业活动(我是一名员工)有一个免税额,大约是单身400欧元/夫妻800欧元。如果已经以此为主业从事商业活动,情况就不同了——那时主业的免税额希望已经用完了。
确定吗?这只是一个免税额,在此额度内无需缴纳所得税,但利润仍然存在。 对于业余商业活动(我是一名员工)有一个免税额,大约是单身400欧元/夫妻800欧元。如果已经以此为主业从事商业活动,情况就不同了——那时主业的免税额希望已经用完了。
EEvolith 2022-01-27 09:10:21#6 你从哪里得出私人提取在盈利意图之外的说法?根据我所有的信息,这一点确实需要被考虑。当然,只是在“收益损失”的范围内,因此比销售税方面要低得多。也就是说,要按照在收入支出表中记录的金额来计算。但我没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干脆忽略它。 实际上你是对的,但只是部分正确。在预测时,你自然会把“损失”表现得不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根据我们税务局的说法,有公认的统一金额。这些金额非常少。我曾经为我的一个24千瓦峰值的系统计算过,20年后我仍然是亏损的。
你从哪里得出私人提取在盈利意图之外的说法?根据我所有的信息,这一点确实需要被考虑。当然,只是在“收益损失”的范围内,因此比销售税方面要低得多。也就是说,要按照在收入支出表中记录的金额来计算。但我没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干脆忽略它。 实际上你是对的,但只是部分正确。在预测时,你自然会把“损失”表现得不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根据我们税务局的说法,有公认的统一金额。这些金额非常少。我曾经为我的一个24千瓦峰值的系统计算过,20年后我仍然是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