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每个老师除了课本之外,都必须自己完整地开发全部教学材料,花费无数小时制作黑板画、作业纸和备课。我觉得,如果各州文化教育部成立一个专门的专家小组,负责开发每个学科的教学材料,然后集中制作并分发给各个教师使用,那会更有意义也更高效。
但是那样的话,文化教育部必须对其所做的事情负责,不能再躲在模糊的权限背后。差的学生成绩也不能那么容易往下推卸了。
这叫负责任的学校制度。
我真希望有像我妻子那样的老师。她认为,语言能力正是当今驾驭现代媒体环境的最重要能力。她会把老掉牙的莎士比亚重新拿出来,并结合当前讨论加以引用。
诗歌和我,大概不会成为朋友。但语言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这个课题可以当作人生的一课带走。
是的,语言能力很重要。不幸的是,德语课完全没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日常生活中没人需要去解读席勒,也没人关心作者在20行诗里是否隐藏了15页的含义……但学校完全没教怎么批判性地阅读新闻报道,如何分析销售话术,如何发现合同中的陷阱。德语课过于强调过时的文学和拼写规则,实际的语言能力被忽略了。
现在已经不这样了,自从教育计划转向能力导向后。这一点新老师们都有所意识,大学里也这样教。
关于跨专业转教的老师:是的,他们必须完成教师实习,但并不需要上那么多大学里的教学法课程。
在工作中,我从没像实习时那样被考验过,难道老板、你的导师和公司CEO会坐在你旁边批评你所做的一切?我怀疑。当然需要入职培训,但成绩只取决于几个关键时刻,这确实很苛刻,尤其失败了,整个学业就白费了。普通员工可以换公司,但老师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有可能让两边的栅栏柱子都靠邻居那边(邻居不介意,因为他们会在那里种篱笆)。
如果我们花园里没有栅栏柱会更美观。
所以我想问,把栅栏柱放在自己这边有哪些好处?
栅栏柱放在“我”这一边,至少让我感觉这是“我的”栅栏,我在向邻居明确边界。我更喜欢这样。
这是一个理由,但我们是一起买的,栅栏本来就是双方的,属于双方各50%。
我忘了说,栅栏里会装隐私遮挡条。
对邻居来说,栅栏柱在哪里无所谓。
大家会把栅栏柱放在哪边?我们这一边还是邻居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