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此的看法:我也来自一个相对缺乏教育资源的家庭。除了我那位学过艺术(!)的阿姨外,没有人有高中毕业证。全是手工艺人,或者是通过夜校读技工等,或者职业上进入了如今已经很难再得到的职位。
我从没想过上文理中学,但却被直接报名了。我的父母认为我太懒了,如果上综合中学,我学到的东西反而比现在还少。
我当时已经后悔没上文理中学了。不过朋友们说,他们的孩子直接上文理中学,也没少遇到学校里的问题。
厉害的是,你拥有一个更高的水平(应该有),这样别人带着你往上走。如果你本来对课程、主题或学校不感兴趣,至少这样能激励你别留级。我只有在可能留级时才会认真努力。我只是想和朋友们继续在一个班级。
先学个职业培训。在那里我体会到了整天坐办公室做无聊工作的感觉。
职业学校和初级办公室的商业岗位——我人生中最无聊的时期。我再也没经历过像德国职业培训学校这么无要求的东西。相比之前的高中毕业证,尤其比之后的大学,水平低得不得了。职业生活中对应的也是极低水平。简直是标准的AI比例领域。但这激励我去读大学。当时觉得凭工资买不起房子,但心里能接受。但要干这份工作直到退休?那时候我真的被斗志激发了。
用Atari和任天堂玩游戏
回头看,想在电脑上玩游戏也极大地促进了我。我们家没有任天堂或PlayStation,我得想办法把所有游戏弄到电脑上。为了这个,我学了很多英语,能在破解网站上自如浏览,在各种论坛上集合注册表信息,还能修改程序和操作系统。躲避病毒和拿到破解补丁的猫鼠游戏,是现在有游戏订阅服务时代不存在的。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会懂(诗歌解析?)。
我真希望有像我妻子那样的老师。她认为今天语言能力尤其重要,是驾驭现代传媒领域的关键。她会挖掘出尘封的莎士比亚作品,并结合当下讨论加以运用。
我和诗歌——咱们大概不会成为朋友。但语言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这倒是可以当做人生一课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