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struttrice 2023-06-05 09:46:20#1问题往往在于,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引导接触教育、学习,甚至是德语语言。最近,路德维希港一所小学的情况通过媒体传播开来:40名一年级学生无法升入二年级!当然,这种现象更多见于城市而非农村,但这也只是因为城市中有一些相应的社区,社会结构相应。而在其他城区或农村情况则不同,那里的这种集中现象不存在,老师可以对有缺陷的个别孩子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不是面对班上20或25个孩子。
问题往往在于,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的孩子首先需要被引导接触教育、学习,甚至是德语语言。最近,路德维希港一所小学的情况通过媒体传播开来:40名一年级学生无法升入二年级!当然,这种现象更多见于城市而非农村,但这也只是因为城市中有一些相应的社区,社会结构相应。而在其他城区或农村情况则不同,那里的这种集中现象不存在,老师可以对有缺陷的个别孩子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不是面对班上20或25个孩子。
Cchand1986 2023-06-05 09:58:14#2 因为父母不会教他们。我是一个文盲母亲的女儿,上二年级时就赢得了阅读比赛。我甚至会说,那些没有被一切轻易给予的孩子更有进取心,因为他们想为自己改变些什么。 我不了解你的家庭背景。但尽管监护人是文盲,可能依然有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在那里教育本身就被重视。如今的时代配合数字化的静音机器,父母与孩子关系中的所有考验已无法与过去相比。 然而,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说孩子们渴望的是他们在家中没有的东西。实际上这相当罕见。更常见的是,孩子们对家庭环境有心理上的适应——如果这个环境不重视教育,很少交流,也不阅读,这会以学校无法弥补的方式影响孩子们。 阅读和写作不仅需要学习,还必须练习,根据天赋多少有所不同。
因为父母不会教他们。我是一个文盲母亲的女儿,上二年级时就赢得了阅读比赛。我甚至会说,那些没有被一切轻易给予的孩子更有进取心,因为他们想为自己改变些什么。 我不了解你的家庭背景。但尽管监护人是文盲,可能依然有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在那里教育本身就被重视。如今的时代配合数字化的静音机器,父母与孩子关系中的所有考验已无法与过去相比。 然而,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说孩子们渴望的是他们在家中没有的东西。实际上这相当罕见。更常见的是,孩子们对家庭环境有心理上的适应——如果这个环境不重视教育,很少交流,也不阅读,这会以学校无法弥补的方式影响孩子们。 阅读和写作不仅需要学习,还必须练习,根据天赋多少有所不同。
RRomeoZwo 2023-06-05 20:59:36#4 因为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教他们.. 我是一个文盲母亲的女儿,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赢得了朗读比赛。我甚至会说,那些没有被事事包办的孩子,会更加有上进心,因为他们想为自己改变些什么。 我有一个同学,他的父亲是门卫,母亲是家庭主妇,且也是文盲。但他的父母利用每一个空闲时间向孩子们展示各种事物的“魅力”(参观博物馆、展会,有创意的玩具)。我的同学现在是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家中型企业的总经理。但我敢说,这种情况是例外,可能你那边也一样。只有通过这种“间接”的培养,才会激发上进心,而不是靠一个下午看RTL2。
因为他们的父母并没有教他们.. 我是一个文盲母亲的女儿,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赢得了朗读比赛。我甚至会说,那些没有被事事包办的孩子,会更加有上进心,因为他们想为自己改变些什么。 我有一个同学,他的父亲是门卫,母亲是家庭主妇,且也是文盲。但他的父母利用每一个空闲时间向孩子们展示各种事物的“魅力”(参观博物馆、展会,有创意的玩具)。我的同学现在是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家中型企业的总经理。但我敢说,这种情况是例外,可能你那边也一样。只有通过这种“间接”的培养,才会激发上进心,而不是靠一个下午看RTL2。
BBenutzer 1001 2023-06-05 21:53:16#5我前女友在22年前写了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Geld kauft Bildung"。当时我太天真和愚蠢,不想理解,因为我周围很多人通过第二教育途径取得了成功。今天有了两个孩子,并且有能力投资他们,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点。
我前女友在22年前写了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Geld kauft Bildung"。当时我太天真和愚蠢,不想理解,因为我周围很多人通过第二教育途径取得了成功。今天有了两个孩子,并且有能力投资他们,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点。
Cchand1986 2023-06-05 22:07:52#6 今天有了两个孩子,并且有可能在他们身上投资金钱,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点。 这并非错误,但也不完全正确: 孩子越小,促进他们教育的东西就越便宜(几乎免费),这些东西为以后教育成功奠定基础。错过了这些,后来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问题是:这需要父母在关键地方投入精力。尤其是现在,还要避免各种无用的东西。这要求具备识别无用之物的能力。 当然,后来用钱更容易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通常,进入那些构成日后重要人脉的圈子,要么花钱,要么靠奖学金。
今天有了两个孩子,并且有可能在他们身上投资金钱,我更加理解了这一点。 这并非错误,但也不完全正确: 孩子越小,促进他们教育的东西就越便宜(几乎免费),这些东西为以后教育成功奠定基础。错过了这些,后来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问题是:这需要父母在关键地方投入精力。尤其是现在,还要避免各种无用的东西。这要求具备识别无用之物的能力。 当然,后来用钱更容易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通常,进入那些构成日后重要人脉的圈子,要么花钱,要么靠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