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只是想确定一下关于遮阳盒、环形钢筋和加固织物的考虑是否合适——“这样做可以吗?我有没有遗漏什么?”
如果你在这个论坛里针对这个非常具体的细节问题真的得到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回答,我会感到惊讶。谁会知道这里的情况,并且同时把那个显然想以保修方式执行的专业人士当作无知者呢?
关于品味可以争论——但也可以不争论。
如果把“争论”理解为其本义,它甚至可以是美好且建设性的。我相信这里很多人在论坛里都会批评我的建筑,那个时候我也完全听取了所有意见并加以思考。我很感激这种开放的态度,最终我还是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因此我只能从批评者那里获益。我能想象自己住在这样的“玻璃平房”里。但是凭借多年的居住经验,我也会知道,必须更加注意某些细节背景,避免因忽视其他合理的事项而使那种美好印象土崩瓦解。
嗯,到了某个点就是物理了。即使是四层玻璃,其 U 值也远远不及 42.5 厘米的气泡混凝土墙,或是由砖加外墙保温系统组成的墙体。如果我的主居住区的墙面有 60% 是窗户,那么调节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
嗯,如果“只有物理”真的这么简单,那就开始吧。虽然这不是我建的第一个项目,但我还是经常对类似说法感到惊讶。结构力学也是“只有”物理,建筑的几乎所有环节都是如此,那你的“只有物理”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众所周知,“保温值”随厚度的增加并非线性变化,就像冬天穿超过三双袜子后也没啥用一样。但即便如此,如果已经有能源顾问,在这方面请教这个“专家”并基于获得的知识信任他(前提是选对了“专家”)也无妨。
当然,如果你指的是相关要求,你可能是对的。我认为那只是一个闹剧。目前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或能获得补贴。
我绝不指责任何人,只是提出无疑合理的理解问题。你是比较多疑,还是这也是“只有物理”呢?你觉得当前的补贴政策是闹剧是你的私人看法,没问题,但最终无关紧要,而你的保温值则非常重要。
关于风,我完全没有担忧——我们建在第二排地块,被一片林地和居民区包围——那里几乎无风。
我这边关于风只是提到可能的噪音问题(像我们这里一样)。但是“只有物理”告诉我们,住宅建筑中可能出现很多相关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玻璃建材的。我刚发现,我对你的第一条帖子回复很友好,但现在感觉你在对我发火,甚至称我为“初产者”(引用)。
我那个朋友1975年在电影院门口,他们不让他进看电影经典《Dirndl 下的呼号》时说了啥来着?
“好吧,那我回家看《邦那萨》。”我现在大概也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