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确设计的供暖系统,甚至更加舒适的是,不需要再使用ERR。
你这胡说八道是从哪里来的?
显然既不是从学习,也不是从实际经验得来的。
整个系统,包括有阳光照射房间的采暖回路,都会自动正确调节。
没有执行器什么都不会自动调节。
你说的是一旦房间达到某种饱和状态就会产生一定的自我调节效应。
但这既不节能,也不会提升舒适度。
此外,地暖即使在阳光照射时,也会延迟调节,因此关闭通过ERR只有在晚上或夜间才会发生。
这也是错误的。
反应相当快。
例如在办公室设定21.5度,它会持续保持温度。
超出设定温度时,它会关闭回路,温度立即不再上升。
再讲点物理:采暖回路在3度温差和1升/分钟流量时提供200瓦功率。
仅电脑、显示器、笔记本和一个人就已经产生约400瓦热量。
如果对此不做反应,继续用600瓦加热,是不合理的;而正确的调节方案则不同。
你知道地暖其实不适合制冷吧?
这里你显然同样没有实际经验。
我的经验是:制冷效果和供暖同样好!
冬天供暖时室内外温差有时超过30度。
夏天制冷时,温差通常不超过5到10度,比如室内23度,室外30度,只有7度差。
这完全可以很好地被制冷消除。
那就请在所有房间安装相应的湿度传感器,或者至少在热交换站。
用KNX这根本不是问题。
不过安装在所有房间当然没必要。
其实只需评估控制式居住空间通风系统的排风湿度即可。
只需切换并运行即可。
哈哈,你真有意思,先说根本不行,还要超级复杂,然后又说你随便搞搞,最后还怪别人为什么不行?!
你说的那些“&Co”房间到底是什么?不制冷房间有什么意义?这和不供暖的房间一样没道理。
制冷时,我希望热平衡几乎和供暖时相反。
而这正是一个合理ERR控制自动完成的。
举例来说,供暖时我想卧室流量最小,以免睡觉时过热;
制冷时则当然要让流量最大。
浴室则相反:冬天流量全开,让浴室暖和;
夏天关闭,避免过冷。
浴室如果用冷水通过地板或墙体,会很快产生冷凝问题。
最终这对所有房间都有效。用ERR我只需设定一次目标温度,它就会保持。
我不必每年两次去调节分配箱做热平衡。
但说真的,这场讨论有何意义?
怎么会有人想到把房子搞智能,花费数万欧元,却想省下一个执行器和几十欧元的驱动器,只因为有人在网上说“地暖会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