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ppsn
2017-11-30 12:48:11
- #1
在前提是能按此施工,也许吧。但经验表明,在动态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有变动,导致报价的基础发生变化。例如,你可能会想到还想要一个窗户,但这可能会改变结构,需要加设梁。那么一些受控的室内通风管道就不能再按原来计划安装了,因为它们会与新梁交叉。那这些报价是基于哪些钢材用量、哪些受控室内通风组件、哪些窗户尺寸等制定的?它们还有多少参考价值?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做法没有错,你也能报告一些积极的内容。[ /QUOTE]我想说,这种做法是正确的,适合你并能达到目标。至少我并不是说“我们”的做法比其他的,或者特别是你的做法更正确。 :-)
[QUOTE="Zaba12, post: 234308, member: 29788"]但我也认为,以现有报价作为评估和承诺的基础,总比建筑师签署的€/m³估算要好得多。
另一个例子:由于预算上在分包承包后还能覆盖主体结构和屋顶瓦工,你希望安装一个KNX总线系统,这会带来明显更高的布线工作量。通风管限制了空管的敷设路径,空管不能再放进混凝土楼板,而只能放在主体结构的楼板上。这可能需要采用另一种带有液体隔热层的地面结构 -> 造成不同的成本结构。
我们当然力求在招标文件中尽可能精准,以便控制成本。并非偶然,根据HOAI和不同的阶段要求了成本估算、计算和确定的不同精度。
但最终重要的,还是对个人而言有效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