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ba12
2017-11-30 01:58:44
- #1
作为应急方案也是可以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把所有招标文件(不是报价,因为报价已经是对招标文件的回应)复印在一起,并且前面加上目录,那么实际上已经有了施工范围说明书的所有章节,只是字体可能不一样,但这也没关系。
其实这样是不能认真做招标的。招标的核心是为所有投标人设定一个明确(即界限清晰)且统一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比较。
按照“每个工种只询价一个投标人,如果整体预算不超支那就够了”的方法来分包,离真正的招标还很远很远。
顺便说一句,他们其实就是以卡特尔的方式瓜分预算 ;-)
如果你随便给手艺人发一堆图纸说“瞧,这就是我要建的房子,你们说说应该做些什么”,那么电工给每个房间装两个插座的报价会比装四个的便宜。这样做也行,但光想想就让人脑袋疼 :-(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的,从传统意义上说,这里没有真正的招标。在我们这附近,某些工种比如卫生洁具包括建筑设备技术或毛坯工,只有1-2家知名供应商。所以我们就是直接询价这一个供应商,或者问另一个报价,如果报价太高再讨价还价。
我们的每份报价也不会随便接受,都会进行优化和再谈判。
从预算角度看,我们通过提升报价的方式,也还在计划之内 :)
你用“卡特尔瓜分预算”来形容,很形象,这似乎是个合适的描述。
关于电气设计:这也是个恰当的例子。我们收到了一份“标准报价”,事后会私下进行提升。每个插座30欧元含拉线,作为官方价格带虚假税,更新后的价格则不含税,这我无所谓。
总体来说,当然通过招标我能获得透明度,知道某个工种是否想宰我一刀。但如果我想在25公里范围内用当地公司建房,大家彼此熟知或者我知道他们的性价比对本地区来说是合理的,那么我必须绕开传统的招标流程。还要考虑到如今每个工种一般拿不到3-5份报价,最多只有1-2份,因为现在的工作量很满。 :你现在的招标流程经历怎么样?
:我们两周内收齐了所有报价。这里就是靠谁认识谁。计划是在一月或二月向建设局提交免税申请。也就是说,我们这里并不是按照瀑布模型进行的 :)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