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能希望尽管分包合同已单独授予,仍然提供施工服务描述

  • Erstellt am 2017-11-29 17:34:59

Zaba12

2017-11-30 01:58:44
  • #1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的,从传统意义上说,这里没有真正的招标。在我们这附近,某些工种比如卫生洁具包括建筑设备技术或毛坯工,只有1-2家知名供应商。所以我们就是直接询价这一个供应商,或者问另一个报价,如果报价太高再讨价还价。

我们的每份报价也不会随便接受,都会进行优化和再谈判。

从预算角度看,我们通过提升报价的方式,也还在计划之内 :)

你用“卡特尔瓜分预算”来形容,很形象,这似乎是个合适的描述。

关于电气设计:这也是个恰当的例子。我们收到了一份“标准报价”,事后会私下进行提升。每个插座30欧元含拉线,作为官方价格带虚假税,更新后的价格则不含税,这我无所谓。

总体来说,当然通过招标我能获得透明度,知道某个工种是否想宰我一刀。但如果我想在25公里范围内用当地公司建房,大家彼此熟知或者我知道他们的性价比对本地区来说是合理的,那么我必须绕开传统的招标流程。还要考虑到如今每个工种一般拿不到3-5份报价,最多只有1-2份,因为现在的工作量很满。 :你现在的招标流程经历怎么样?

:我们两周内收齐了所有报价。这里就是靠谁认识谁。计划是在一月或二月向建设局提交免税申请。也就是说,我们这里并不是按照瀑布模型进行的 :)

:明白了。
 

Alex85

2017-11-30 08:28:28
  • #2
我最近也有一个相关的帖子……但是用tapatalk很难找到并链接。
我们的建筑师也没有提供施工说明书。我们正处于银行融资阶段,并且有各种不同的经历。有些银行提供一个用于勾选的表格(可能经常用于现有建筑),有些银行只需要费用清单,从中也能看出配置情况。另一家银行说,施工说明书要在招标时才有,应该稍后补交。如果已经有报价,可以一起提交。
同样,也有银行拒绝了我们,因为他们比如只愿意贷款到80%,并且对项目进行了折价(各种原因,每个银行做法又不同)。从那以后,我提交所有的资料,并支撑项目的价值。比如新建区域的介绍,因为真的有些聪明人会用土地指导价(农田,5欧元)而不是购买价格。结果导致项目价值被六位数折价。只能无奈摇头,这样是无法资助新建项目的。
 

Caidori

2017-11-30 11:22:59
  • #3
,我们这边也是类似情况,我们的供应商这里就是这样惯例的。
他们早就和一些老牌公司合作,因为这些公司价格合理,性价比高,声誉也很好,而且在我们这个“小村庄”里没人敢造次。

我们拿着第一批报价去了银行(里面缺少内窗台、瓷砖、外部设施、门和粉刷的报价——这些都是统一计算的),银行觉得这样就够了,所有的报价我们后来都有重新谈判,最终大家都有所收获。但这都是银行批准贷款之后的事。

到目前为止,我得说,touch wood,一切进展相当顺利,我们不后悔当初就是这么做的(虽然起初有点怀疑,因为我这里看了很多帖子^^),选择了本地的公司而不是大型供应商。(在最终决定前,我们也看过Viebrockhaus和其他几个大供应商)
 

Zaba12

2017-11-30 12:23:38
  • #4


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做法没有错,你还有好消息分享。

关于你银行的反馈让我很乐观,尽管每家银行标准不同。但我也认为,参考现有报价作为评估和批准的基础,总比依赖建筑师签署的€/立方米估算要好得多。
 

ruppsn

2017-11-30 12:24:08
  • #5
嗨!


是针对什么方面?是针对回收率吗?就这点来说,主要取决于工种。结构施工简直是灾难,我们这里(纽伦堡)联系了70多家企业,结果只收到6份报价,经过讨价还价,最终选择了那个压价的,因为他一直想和我们的建筑事务所合作一个项目。

除此之外,情况和你那边类似。建筑事务所也有自己多年来成功合作的工匠,只是不像总承包商那样多是附加条件式的合作,而是双方(业主和工匠)都能接受的价格。表现出项目流程、可靠性和质量方面问题的,会被剔除出合作名单。不过,针对招标文件,根据项目情况、供货情况等,报价还是会有不同。结构施工方面,那家公司对我们事务所并不陌生,以前大多数时间负责抹灰——大家彼此了解,但结构施工还没和他们合作过。所以这里是双方都有一定议价空间。

电工也是一样。因为我们采用KNX系统,所以我们很看重系统集成商。在这里声誉很好的那家,同时也是电工,当然也提供该工种服务。我找他是因为我最初只有“一个设计任务”。谈话中他表示有意愿承担整个工种的工作,但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和我们的事务所合作,非常愿意尝试。于是他临时插进来了,从那以后非常投入,价格也有竞争力——是我见过的五家系统集成商/电工中KNX能力最强的。

关于招标的其他情况:比如屋顶工、金属工、木匠这几个工种,提前1到3个月准备还算顺利。给排水/暖通空调工种则感觉需要更长的提前期。

:我们两周内收到了所有报价。这里都是看谁认识谁。计划是在一月/二月向建设局提交审批申请。换句话说,我们不是按瀑布模型操作的 :)
[/QUOTE]
嗯,严格来说,你现在做的就是经典的瀑布模型 ;-) 顺便说一句,瀑布模型如果适合项目/问题,是没有什么不好。

但对我们来说,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招标并向银行汇报是不现实的。在实施设计环节还有很多成本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因此,我在实施设计阶段根据预算情况来决定可行与否,感觉工作方式更“敏捷”。部分决定甚至是在收到报价后做出来的。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我才和建筑师一起工作。

如果之前就全部按招标文件询价,则毫无意义,比如采暖系统是空气源热泵还是地源热泵,取决于预算。提前询问的电工甚至不愿意谈,在没开始实施设计之前。“最好等实际设计进行时再来,否则我只能告诉你KNX会比传统系统贵(功能相同),但这对你没什么帮助……”
 

Zaba12

2017-11-30 12:34:34
  • #6


那么我们原则上(根据你的签名)只相距10公里到20公里。因此,比较我们(你和我)在价格上的位置或差异会很有趣 :-)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