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解释,网上有大量信息;比如Chemie.de、Fraunhofer研究所或者波鸿大学。我现在不是自然科学家,...
而我是自然科学家,对技术应用方面某些不必要的复杂表述感到惊讶。
另一方面,因为有不同导热系数(取决于密度)的加气混凝土、Poroton以及轻集料混凝土(KS)
室内墙壁几乎总是比外墙的导热系数高,而且(有保温层的)外墙内侧几乎总是维持室温。因此,我无法想象如何会产生冷凝。此外,Poroton内部通常也采用致密度更高、导热性能更好的粘土砖。唯一可能在室内墙与外墙相接处(我们讨论的就是这里,我以为是)故意产生冷凝的构造,是厚的加气混凝土或Poroton墙体对薄的不保温的轻集料混凝土或砖墙。如果有人在老房改造时在浴室内砌加气混凝土墙,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
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总是尽量避免混合砌体;重点是避免裂缝。
但有个愚蠢的问题:非承重内墙呢?这个可以实现隔离吧?理论上轻质隔断墙也是混合砌体。
如果坚持使用轻集料混凝土(KS),我认为应该完全接受并采用有保温的外墙结构。
依我业余的看法,这实际上是最彻底的建造方式(理想情况下搭配通风幕墙,当然价格不菲),这样也能最好地避免热桥。
而偏好整体墙体结构且对声音敏感的人,可以在顶层采用成熟的轻质结构,便于日后改建。
或者至少室内的Poroton应该用RDK 1.4的平面砖砌筑,或者直接采用RDK 2的隔音砖,在承重墙上也不要吝啬;除非你愿意将音乐声、打喷嚏、咳嗽、上厕所甚至做爱时的声音与所有住户分享。
对于36.5厘米厚的外墙——无论是加气混凝土、Poroton、浮石还是膨胀黏土——希望我们不再谈论缺乏隔音的问题了。
至少在安静的居住区,外墙确实如此。
一个我不太理解的愚蠢问题:为什么大家谈论隔音总是只说质量?最终还要看材料的阻尼和整体结构。比如说,如果我有一整屋宽的承重楼板,结构传声比室内还有承重墙时更好。一堵非常刚性的墙比阻尼更强的材料传音好,而隔离的双层墙则传音很少(轻质隔断墙不也可以这样做吗,两侧独立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