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e
2024-04-26 00:59:45
- #1
大家好,
我知道这个问题被问了无数次,但我现在真有点绝望了。
我们终于有了一块漂亮的地,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简单介绍一下条件:
地块:760平方米,略有坡度(30米长高差1.5米),北面和西面邻接公共道路,东面和南面邻接邻居的地块。
房屋:约160平方米,客厅有一个飘窗,面积增至180平方米+地下室,屋檐高度约90厘米,43-48°的悬山顶。
总预算(不含地块):约70万欧元(10万地下室,10万其他建筑费用,50万房屋本体)。
预制房?
其实我一直认为预制房是正确的选择。
但我们去过几家制造商之后,我一点把握都没有了——完全没有。
在之前大多数预制房公司自我淘汰后,其实只剩下两家候选厂家,但第一次见面后,我关注多年的制造商(Bien-Zenker)就被排除了——尤其是因为我们认识两家成功且总体满意的朋友家庭。
如果有人对细节感兴趣:
比如地下室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必须的,但我们多次被要求为这个需求辩护。为什么?嗯,如果不做地下室,多投资在房子上,销售提成会更高——而这家制造商的地下室是外包的。不太让人信任,我觉得。
另外,我们希望用厂家无关的KNX智能家居系统,而不是一直被推销的某个厂家自带封闭系统……虽然我们带来了草图平面图,但他们只给了我们一本目录让我们选一个设计作为基础……这只是几个例子。
其他公司一开始就通过不实的诱饵报价引起了负面印象,比如推销不存在的建地,事前想让签订施工合同(曾经上当,用律师解除了),或者在表达兴趣后每周发三封以上邮件轰炸——真是无语……
那还是混凝土结构房屋更好吗?
另一方面,针对我们这里,混凝土结构建房的选择似乎很有限。一家直接要求第二次见面付费(没有建筑设计等),另一家电话两分钟后就转到info@邮箱,不再回复。问已经建混凝土房的熟人,总是答:“别用我们那个,那简直灾难”,如墙体不成90度,电线穿窗户乱布……
剩下的两家(都做独立住宅)关系很密切,用同一个分包商和建筑师,人员上互帮互助。我们问了其中一家,电话上算是耐心了,但立刻要求我们先做地质勘察,尽管我们还没确定房屋及地下室具体位置——没什么意思。
而且造价看起来每平方米3000到3500欧元偏高,还不含地下室、KNX、局域网布线或其它花里胡哨的东西(预制房含地下室、局域网的造价介于2500到2800欧元/平方米),所以180平方米可能不够……
那还是预制房吗?
今天我们跟两家预制房选手里的第二个(最后一个,Schwörerhaus)见了面,第一次交流印象不错。Schwörerhaus地下室没问题,本身也厂家自产,不算提成。
但对方提醒地下室里不布线(或者加价非常高),建议自己在某个工程阶段上去工地(周末没人时)自己弄,工具沟通后能提供——嗯……能拿书面协议吗?没有。可靠吗?听起来不太靠谱!
样板房隔音很差(网上也有人反映),但说装了6000欧元的隔音板会不同——但没法验证。我们家小孩在楼上房间跳时,衣柜都晃,楼下灯也响了。
空气加热通风热交换系统起初看着挺好,但我完全不懂,也有人劝我不要选,因为空气带不了多少能量。出风口还带“电加热”——效率如何我也不懂……
最大打击是,告诉我们至少要两年房子才可能盖好。理由是建筑师要9个月的某种规划审批(3个月规划,1个月建造许可,9个月奇怪审批,8个月生产,然后装修)。预制房不是更快吗?!我觉得怪怪的,对方也不愿意详细说明。说那些能快点的人“更不靠谱,可能建设中就倒闭,主要是急用钱”。奇怪的是网上说的时间要短得多——也包括Schwörerhaus。
而且这跟我们计划不符(我们家小孩一年半后上学,我们搬走30公里,最晚明年九月必须搬去),贷款也难支撑。虽然设计只要先付10%,剩下90%交房时付,但开始就要贷款付利息,风险自担,没人知道未来两年利息怎么变。
还有许多没人想回答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能用空气加热吗,还是地暖更靠谱?能达成某种kfw标准吗,条件和费用如何?没人懂KNX之类的……
最有帮助的是和一位强烈支持混凝土房的建筑师通话(本地业者更多更灵活),但他同时又给两个同行设计单,所以客观性打折扣。他也不喜欢我们车库不贴邻地界建,因为车库在房子上直接连着,地界线有点斜,房子会歪,浪费地方。“车库必须贴边建”——呼……
我们这样做问题大吗?可惜没有人能真正交流,我感觉只能做“两害取其轻”的选择。建房当然会有问题,不会顺顺利利,也需做很多艰难决策,可一开始就这么磨人,我没想到。
所以非常感谢任何建议、澄清、提示等,我们现在就在原地打转,没什么进展。也许只能掷骰子抱最好的希望了?!
祝好
Daniel
我知道这个问题被问了无数次,但我现在真有点绝望了。
我们终于有了一块漂亮的地,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简单介绍一下条件:
地块:760平方米,略有坡度(30米长高差1.5米),北面和西面邻接公共道路,东面和南面邻接邻居的地块。
房屋:约160平方米,客厅有一个飘窗,面积增至180平方米+地下室,屋檐高度约90厘米,43-48°的悬山顶。
总预算(不含地块):约70万欧元(10万地下室,10万其他建筑费用,50万房屋本体)。
预制房?
其实我一直认为预制房是正确的选择。
但我们去过几家制造商之后,我一点把握都没有了——完全没有。
在之前大多数预制房公司自我淘汰后,其实只剩下两家候选厂家,但第一次见面后,我关注多年的制造商(Bien-Zenker)就被排除了——尤其是因为我们认识两家成功且总体满意的朋友家庭。
如果有人对细节感兴趣:
比如地下室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必须的,但我们多次被要求为这个需求辩护。为什么?嗯,如果不做地下室,多投资在房子上,销售提成会更高——而这家制造商的地下室是外包的。不太让人信任,我觉得。
另外,我们希望用厂家无关的KNX智能家居系统,而不是一直被推销的某个厂家自带封闭系统……虽然我们带来了草图平面图,但他们只给了我们一本目录让我们选一个设计作为基础……这只是几个例子。
其他公司一开始就通过不实的诱饵报价引起了负面印象,比如推销不存在的建地,事前想让签订施工合同(曾经上当,用律师解除了),或者在表达兴趣后每周发三封以上邮件轰炸——真是无语……
那还是混凝土结构房屋更好吗?
另一方面,针对我们这里,混凝土结构建房的选择似乎很有限。一家直接要求第二次见面付费(没有建筑设计等),另一家电话两分钟后就转到info@邮箱,不再回复。问已经建混凝土房的熟人,总是答:“别用我们那个,那简直灾难”,如墙体不成90度,电线穿窗户乱布……
剩下的两家(都做独立住宅)关系很密切,用同一个分包商和建筑师,人员上互帮互助。我们问了其中一家,电话上算是耐心了,但立刻要求我们先做地质勘察,尽管我们还没确定房屋及地下室具体位置——没什么意思。
而且造价看起来每平方米3000到3500欧元偏高,还不含地下室、KNX、局域网布线或其它花里胡哨的东西(预制房含地下室、局域网的造价介于2500到2800欧元/平方米),所以180平方米可能不够……
那还是预制房吗?
今天我们跟两家预制房选手里的第二个(最后一个,Schwörerhaus)见了面,第一次交流印象不错。Schwörerhaus地下室没问题,本身也厂家自产,不算提成。
但对方提醒地下室里不布线(或者加价非常高),建议自己在某个工程阶段上去工地(周末没人时)自己弄,工具沟通后能提供——嗯……能拿书面协议吗?没有。可靠吗?听起来不太靠谱!
样板房隔音很差(网上也有人反映),但说装了6000欧元的隔音板会不同——但没法验证。我们家小孩在楼上房间跳时,衣柜都晃,楼下灯也响了。
空气加热通风热交换系统起初看着挺好,但我完全不懂,也有人劝我不要选,因为空气带不了多少能量。出风口还带“电加热”——效率如何我也不懂……
最大打击是,告诉我们至少要两年房子才可能盖好。理由是建筑师要9个月的某种规划审批(3个月规划,1个月建造许可,9个月奇怪审批,8个月生产,然后装修)。预制房不是更快吗?!我觉得怪怪的,对方也不愿意详细说明。说那些能快点的人“更不靠谱,可能建设中就倒闭,主要是急用钱”。奇怪的是网上说的时间要短得多——也包括Schwörerhaus。
而且这跟我们计划不符(我们家小孩一年半后上学,我们搬走30公里,最晚明年九月必须搬去),贷款也难支撑。虽然设计只要先付10%,剩下90%交房时付,但开始就要贷款付利息,风险自担,没人知道未来两年利息怎么变。
还有许多没人想回答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能用空气加热吗,还是地暖更靠谱?能达成某种kfw标准吗,条件和费用如何?没人懂KNX之类的……
最有帮助的是和一位强烈支持混凝土房的建筑师通话(本地业者更多更灵活),但他同时又给两个同行设计单,所以客观性打折扣。他也不喜欢我们车库不贴邻地界建,因为车库在房子上直接连着,地界线有点斜,房子会歪,浪费地方。“车库必须贴边建”——呼……
我们这样做问题大吗?可惜没有人能真正交流,我感觉只能做“两害取其轻”的选择。建房当然会有问题,不会顺顺利利,也需做很多艰难决策,可一开始就这么磨人,我没想到。
所以非常感谢任何建议、澄清、提示等,我们现在就在原地打转,没什么进展。也许只能掷骰子抱最好的希望了?!
祝好
Dan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