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大型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墙体结构、隔音效果、地基板等),还是最终“只是”看谁在施工说明中覆盖了多少内容。[ / ] 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我理解得对吗,Streif Haus作为供应商中的“奔驰”,在质量上不必隐藏自己?
一家Salami冷冻披萨,Oetker采用的配方与Wagner不同,博士学位并不能使披萨“更好”。基本原料只能有微小差别,木框架板就是木框架板,始终是外部和内部的板材提供平面刚度,横柱连接头枕和脚枕以承担荷载,夹层内填充某种保温材料,以使整体达到要求标准的WDIS。水在百度沸腾——无论是Fachinger还是Perrier,你也可以用Marienquelle。大牌产品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目标客户群,在这方面你的选择无所谓。掷个硬币吧。你在两者中都能看到如今意义上的奔驰(我不再叫它戴姆勒,是吧?)。
我清楚施工方式应不同,我发这条回复只是想对两家供应商有个感觉。可能有人出于某种原因直接劝你不要选某家供应商。[...] 我们已经与这两个供应商联系过,因为他们在我们较大的朋友圈里被推荐。
如前所述,与建筑师完成模块A,带着初步设计在“发酵期”中进入方案选择环节,在那里你能感受到对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我在别处已详细说明)。按照我的方法,你也可以自己进行方案选择。如果你的朋友圈能正确评估你(尤其是那些推荐人了解并“共享”你的收入水平和客户期望),那么你提到的这两家供应商已算是合适的木匠了。你再找两位本地的、家族经营的Steiner和一位其他派别的第五名,透过答复你就能判断用哪种方案继续执行房屋施工计划(常规流程或“重装版”),这并不复杂——对我而言是日常业务,同样也可以自己完成。毕竟我在过去快八年中对此写过不少内容。
我只知道Streif Haus以前的情况,但如果你在Streif Haus或其他地方投入更多钱,你确实会得到更多。
强调“或者其他地方”,也就是说另一家或它们的竞争者(每家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对这些客户更合适)。我认识整个行业已有四十多年,很多昔日品牌如今已被其他所有者结构接手,作为面向市场细分/渠道的现代品牌,曾经的竞争品牌Bien和Zenker已合并。这在其他行业也常见(例如玻璃业务并入宝马,NSU和DKW如今已是Horch即奥迪,迈巴赫是奔驰旗下)。而且如我所说,不要把Schwörerhaus和Streif Haus跟Heinz von Heiden或Town & Country(两者属于不同档次)混为一谈,应与Huberfranz und Sohn比较。
因此我的问题是:
我完全同意这部分内容。
我们有一块带有缓坡的地皮。
预算约为450,000欧元。
经过与建筑师的初次洽谈,建筑面积约为150平方米。
请展示地皮,发布开帖时填写完整问卷 ,这样我们才能判断坡度的轻重。
我们希望全部一站式完成,除了地板和油漆工作外,其他都做好拎包入住。
这听起来有点矛盾。请注意,“拎包入住减项”的施工阶段在经济上可能比“装修完成”更难划算,同时你也可能陷入保修陷阱。自由建筑顾问(如我及众多同行)——而建筑师也算是不错的选择——有充分理由一直忙碌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