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我觉得典型的智能家居功能意义不大。
我完全同意rick2018的观点,你明显混淆了可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我们先不谈“智能”这个词,它只会让人困惑,你的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仅仅你这句话就有很大的猜测空间和混乱。因为依我看,你认为的典型功能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小儿科,对第三方而言则是未来的事情。我想表达的是,并不存在真正的“典型功能”,仅就照明而言,范围之广如今几乎需要博士学位才能全部掌握。
那些可以通过App真正有效控制的设备,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矛盾修饰法。因为任何能够有效控制的事物本质上根本不需要App。这意味着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没人能控制,所有人都必须等待这救赎般的设备的发明。
每个房间都有相应的灯光开关或感应器。
没错,现在想象一下,在一个自动化的房子里,这些终端设备之间,以及它们与灯具及各种其他传感器之间互相通信。住户只有在灯光不符合个人喜好时才需要碰开关……而在真正自动化的房子里,这种情况应该非常非常少见,就像日食出现的频率一样。这就是目标——尽量减少住户与技术的互动,同时保证质量不降低,带来极大的舒适提升……在正常运作时,住户几乎应该忘记这些设备的存在。
而且不,一款手机App并不会提升舒适度,反而正好相反。它使你变得依赖。因为许多所谓的App不过是传统遥控器的替代品,却仍需要住户操作。当然它们有一些基础逻辑和自动化功能,但这些都是基于设定的参数,始终依赖更多的数据。或者说,天哪,还要持续联网访问云端。这跟真正的自动化家居一点关系都没有,通常只是卑微地模仿别人已经实现的功能,而且效果平平。
我特别讨厌众多协议,专有技术和厂商绑定的软件。
这也是为何人们会避开这类电子垃圾,转而采用开放的、非厂家绑定的标准。
现在都有WiFi功能和配套App,我根本不需要复杂的智能家居系统。比如供暖系统/热泵、光伏设备、充电桩、可视对讲、扫地机器人等。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这正是你不应该做的。出于各种理由,譬如你提到的环保因素。这些原材料是有限的,现在真的每个插座都需要变成WiFi接入点吗?
除了那种可能被黑客入侵家的不舒服感觉,
这只有在你允许的情况下才值得害怕。坦白说,市面上那些依赖网络连接的廉价货或者本地创业公司产品,常常不得不敞开大门接受入侵。但这本不必如此。你不必屈服于花里胡哨和数据巨头的阵营。你也可以选择那些完全自治且无外部非法访问的系统,且它们跨厂家兼容,无需被迫选边站。
但我的感觉是:自动化到了某个程度就荒谬了,我感觉那是对生活美好的误解。
真正荒谬的是当前外面的状况——数十种协议,更多产品却几乎互不兼容。更别提很多人堆积了一堆盒子和中间插座,不仅难看,很多产品也就撑过质保期。这就是问题所在: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