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00S
2021-09-04 13:52:34
- #1
很高兴故事得以续写。草图的绘画风格让我很熟悉。 ;)
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事后对这个决定非常满意。
我从视角来看,只会稍微整理一下北面和东面,大概就这些了。
常见的做法:面砖(条砖)、木材(幕墙)、铝材(幕墙)或者用彩色的面板。
19厘米我觉得已经很少了。我们目前是25厘米,所以没看到还可以大幅减薄的潜力。
必须是齐平门槛吗?否则还有那种迷你门槛(大约1.5厘米)。显然它们可以像普通窗户一样安装。在这么关键的节点上必须认认真真地工作(尤其是防水密封),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普通的门窗还是带有减薄门槛的。
我能理解……加气混凝土在同时要做到超强隔热时并不算特别结实。
木框架结构 ;) 如上所述,顶层用它可能合适,尤其出于多种原因,而顶层本来就是最小的楼层,不过这样可能还解决不了更大的问题。地下室/底层/中层用稍厚一点的墙体难道不可接受吗?
即使这样不会马上变得非常轻巧,我也会考虑用木框架结构来建造顶层。
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事后对这个决定非常满意。
不过布局可能会显得有些“乱”,你们的感觉如何,有什么建议吗?
我从视角来看,只会稍微整理一下北面和东面,大概就这些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过(抹灰)颜色/材料让立面(街道侧)更有层次感或者结构感?
常见的做法:面砖(条砖)、木材(幕墙)、铝材(幕墙)或者用彩色的面板。
你们认为有没有办法通过更薄的楼板结构来增加空间高度?
19厘米我觉得已经很少了。我们目前是25厘米,所以没看到还可以大幅减薄的潜力。
你们有相关经验吗,比如如何技术上稳妥地实现这类做法?
必须是齐平门槛吗?否则还有那种迷你门槛(大约1.5厘米)。显然它们可以像普通窗户一样安装。在这么关键的节点上必须认认真真地工作(尤其是防水密封),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普通的门窗还是带有减薄门槛的。
只有总承包商不太喜欢这个方案(部分原因是承重、隔音)
我能理解……加气混凝土在同时要做到超强隔热时并不算特别结实。
你们认为墙体结构还有哪些其他选择可以至少达到KfW55标准,而不显著增加墙厚?
木框架结构 ;) 如上所述,顶层用它可能合适,尤其出于多种原因,而顶层本来就是最小的楼层,不过这样可能还解决不了更大的问题。地下室/底层/中层用稍厚一点的墙体难道不可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