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既不是把钱扔到窗外去,也不是“因为外面贴了聚苯乙烯泡沫板所以发霉”。
反过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发霉是因为湿气凝结了,因为存在比室内空气更冷的建筑构件,
导致空气中的湿气凝结。
你甚至都没理解基本原理。
空气会穿过墙体……不过你说的也有一点道理,
因为这正是你所谓无蒸汽阻隔的室内保温热量流失的问题所在。
我建议你了解一下U值、冷凝水形成、温度分布和露点这些术语。
这里讨论的应该是通风系统+36厚的多孔砖?
我已经理解了基本原理,只是卖家一直推销通风系统给我。
我敢说,砖结构的房子不需要通风系统。去年夏天,
仅作参考,当外界气温38摄氏度时,家里甚至不需要Honeywell风扇,
因为砖头把热量隔绝在外,而不像各种预制房带超强隔热层那样吸热。
冬天同理:如果你总是用蒸汽阻隔且不通风,使室内湿度升高。
那你有两个选择:
aa) 通过机器加湿空气(20-25年后技术过时,变废物,耗钱)
bb) 或者你偶尔开开窗?
cc) 或者你买一个200欧元净价的空气加湿器+几瓶几分钱的蒸馏水?
你的发帖(又一次)胡说八道——更重要的是——不合逻辑。
你说买新窗户花了3万欧元——嗯。我自己也“只”花了2.7万欧元,
但用的是最大隔热性能、鬼记得大概有50多平方米的窗户面积。
如果你买的窗户面积没这么大,你家的房子得很大,因为1978年建筑时的居住面积/窗户面积比
和今天不同。
你买的2.5吨硬木炭砖的热值大约是12500千瓦时,月燃气费70欧元相当于14000千瓦时。
合计约26500千瓦时,这对于在最冷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应急供暖的房子来说算是正常。
全年的供暖需求可能在40000千瓦时左右。1978年建的房子,
我估计平均大约每平方米250千瓦时,一共160平方米加热面积。
你的发帖也只是粗略理论。
理由:3万欧元很快就凑齐了,如果你用铝木复合窗的话。我也不在乎隔热性能,
因为白天我通常将温控阀调至防冻,Bullerjan/Chief炉加热非常快。
点火篮放两把颗粒燃料+燃烧膏+5块硬木砖炉。
30分钟后室温大约20摄氏度,即使外面零下10度也一样。
桌上有窗户报价低于1.6万欧元的,但都是塑料材质,含三层玻璃及结实五金,
因为重量问题。
房子确实很大;仅地下室就超过400平方米,可容纳约12辆车+20辆摩托车。
地下室钢材多得可以造四套单户住宅了?
我桌上有所有的报价,从Köb固体燃料锅炉到Fröhling碎木机、颗粒炉等等,
结合热能太阳能系统(几乎没什么用)。
我的结论是:一台燃气冷凝锅炉+Chief/Bullerjan/瑞典炉是最有效的系统,不包括AEG生态淋浴锅炉(无即热加热)。
我计算过。
结论是:技术越多,未来30年越烧钱。
德国的核心问题是:建筑成本太贵了。所以我考虑过。
理论上的取暖节能效果从240千瓦时/年/平方米降到160千瓦时/年/平方米只是理论。
将全部改造费用计算进去后,收益非常有限,
类似于热能太阳能系统那种,几乎没什么用,只是让业主钱包缩水。
所以160平方米住宅面积的窗户3万欧元(用何种性能指标?)……
真是震惊。你没有外墙,全部都是玻璃吗?
还有1400欧元的8个最暖月的暖气费也令人吃惊。
你少考虑了60%的采暖费,因为你冬天不供暖。
(根据度日数分布)嗯,勉强算是应急供暖……所以说你的费用大约是50%。
外墙够多了;
1400欧元取暖费我不关心,因为我每年还从燃气公司拿回退款。
此外冬季每月还可以从总账单减去约50欧元泵和燃烧器电费,
这是我以前支付的。
AEG生态锅炉的优点是:燃气锅炉可以完全关闭;也就是说4月至10月燃气锅炉几乎不运行;
除非9月有雪或零度天气。
应急供暖保养,防止管道因为墙体破裂。水管/不锈钢管有3层包裹保温层。
它们能承受约-15摄氏度,持续2周。温度不会更低。
那样的话采暖费大约是2800欧元。
如果你能通过良好的保温改造和新窗户花费约5万欧元把费用降至1000欧元以下,
你大约25年能收回成本,同时也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
(虽然外墙涂层早晚也得换,这部分费用只应算作节能改造的部分花费)
保温和新窗户要花我大约7万欧元,22厚聚苯乙烯的报价是每平方米100欧元(当地价格如此?)。
但:
前几天我看了一份关于建筑损害、潮湿墙体、发霉的检测报告,
我放弃了聚苯乙烯泡沫材料。那玩意我用不起。
我也不在乎KfW+补贴,因为我现金付款收发票,不用贷款。
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建造。
屋顶也就做400毫米内保温,仅此而已。
如果我要换新锅炉、彻底保温建筑外墙+换新窗户,
加上新屋顶,大约需要10.5万欧元+15%零碎费用。
目前屋顶没漏,取暖消耗中等(不完美);
但技术少,不易坏,
也不烧我的钱。
我宁愿用这钱翻新第三、第四套房子再卖出赚差价。
不过如果你在采暖季节根据个人生活习惯
更愿意待在地球另一头,
这与节能建筑改造的通用建议无关,
而是属于酒桌闲聊范畴。
但凭你的建筑建议,或许你还能在普吉岛开个看门服务……
什么叫个人生活习惯?我不在乎环境,我一年烧1000欧元的燃气和炭,还是2000欧元都无所谓。
我还开着一台无涡轮增压的8气门车。为啥?因为这种发动机至少可靠,
不会每几千公里就要大修,如DPF、涡轮之类。
2升排量,9升超,10升液化气——就这样。
谁花45万欧元建能耗房子随便建。我认为这纯粹是营销,
靠建筑储蓄银行先垫资,
然后赌一赌谁破产,
再拍卖,
然后再演下一出。
德国建房太贵了。我搞不懂为啥人们要自愿承受这么高的配套费用?
我觉得应该从这里入手。一个电缆自己从房子挖到花园,再到街道分线盒/地下接头套管,
竟然要价超过1.4万欧元?
水渠、水管等等同理。
整个建房狂热也是这样!有些国家建房明显更便宜。
技术越多,烧钱越多,未来垃圾越多。
顺便说一句,难怪这么多人几年后彻底走人?
我对泰国普吉岛不感兴趣。有更漂亮的地方。而看门服务?我倒有幸,
能雇人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