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帖子和我其他帖子的领悟暂时是,我应该对我的“商业伙伴”给予更多信任。
在这个行业中,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绝对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传统上偷工减料频发的繁荣时期。但这不应该意味着控制主义,就是对执行者持续紧盯不放。
卖家不同,公司的理念也不同。
即便是那些声誉和价格都很高的大牌,销售时也会依赖提成推销员,而小型总包商(无论哪种建筑方式)通常由有能力的业主亲自管理,销售员往往身兼数职,通过沟通预防投诉。
我最希望是找一个本地的小型装配式房屋总包商,但尽管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搜索,还是没找到。
你可以针对新建住宅区四处看看,问问业主。看看车上的公司标识。不是每家都有官网,有的只靠口碑传播。
小型木工企业自称不是“装配式房屋制造商”,而是“木匠”之类,混凝土建筑的则称为“建筑承包商”。这虽然不是保证,但几乎是辨别可靠小型总包商的标志:他们不会浪费精力在花哨的网站上。相反,我自己(从事完全不同的行业)几十年来一直谨慎地做出战略选择,保持一个极难找到的网站,避免各种无理客户上门。介绍业务中有句俗话,“苹果落地不远树”,即满意的客户不会把服务商推荐给他认识的最笨的人,而是推荐给
好的熟人。也就是说,你不会从一个友好、沟通合理的客户那里被推荐给一个不守时、爱挑剔的麻烦客户。
虽然已经说过,但请记住:人们通常只建一栋房子,却可能要求(比如)五个报价。意味着四个“销售员”落空,一个人拿大奖。平均来看,销售员成功率是20%。这导致销售员的努力有时也只集中在20%的客户身上。
如果真是这样那很好。但很多购房者先是收集过多报价,等他们(哪怕有时)通过这种论坛被拉回现实,意识到不能用墙倒之后的价格在地皮上建空中楼阁。首先,5:1的比例根本不准确(因为对于每个签约这五个卖家中的一个的5:1客户,还有两个5:0的客户,他们在询价后才认清自己的幻想),其次,那个成功拿到单的销售员往往还会拖很久,直到销售人员已经离职。这样来看,应该能理解销售员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