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建筑商的人也会得到答案

  • Erstellt am 2018-01-26 12:09:17

ruppsn

2018-01-27 11:06:02
  • #1


基本上我完全同意你说的,有疑问或者缺乏信息时,最好还是先问问。在另一个帖子里正好讨论的就是这种情况,比如窗台深度没有标明。结果就随便装了东西,没有和客户/业主商量,现在看起来很难看,客户也不满意。两分钟的电话绝对能避免多倍的费用和麻烦。

你的例子我有点难理解,因为基本安装的位置其实应该是施工图设计的一部分。我会想,你们之前整整规划了一年,如果之前没有考虑清楚哪些位置放WD、DD和BD,那到底在规划什么呢?有时候,结构工和土建工程师也需要这些信息来做吊顶元素和钢筋配筋设计。具体到这个案例,应该是规划阶段犯了错……而且现场的施工人员也需要依赖一定的信息,否则就像 说的那样。那样的话,每次使用工具都得确认一下,那岂不是质疑了施工图设计的意义?

令我更烦的是对其他工种的无所谓态度。比如早上刚铺好找平层,晚上我去工地检查,发现找平层上有新的脚印。结果证明,是干墙工忘了量尺寸,那时本来还可以等一下再测。但他不管,自顾自地干坏了。对于不是自己工种的,他完全无所谓。这让我很不爽,我不认为只看结果就够了。过程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我想知道(理解)为什么某个工人觉得必须要和图纸不同或改进。如果图纸上没写或者不行——打电话给项目管理(建筑师、业主……不管谁负责,我们这里是建筑师),描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简要说明利弊,让项目管理决定,然后按照决定执行。其他方式我觉得都有问题。
 

DNL

2018-01-27 12:40:18
  • #2
我们是和GU一起建造的,尽管当然也有分包商。总体来说,这非常顺利。各个工种之间是平等合作的。

我会建议每个人都至少早上去工地一次,和现场的人交流。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帮助,就是在第一个内装阶段,我帮忙铺设电线两周。顺便说一句,这其实真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而且能节省很多工时。这当然有助于沟通。我每天晚上都会看看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要把这些和我的工作协调起来,并不容易。

我一直把我的手机号大大地写在墙上:“业主:0123 4567 给我打电话!:)” 通常是年轻人真的会打电话或者发WhatsApp消息。但也有一些老员工注意到了。

此外当然还有尊重和平等的沟通,也就是说一律用“你”来称呼。工作裤比西装打领带更有用。那些以为工人只会干傻事的人, 估计也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我认为建筑行业需要转变思维。不能把一切都提前计划好。企业界也越来越多地摒弃那种瀑布式的规划,漫长的计划时间、施工时间,最后验收时才发现其实想法完全不同,而是转向更敏捷的方法,即短时间内共同制定需求,工作成果不久后共同讨论。这样能更快更好地应对问题和变化的需求。

我们每个工种都是先进行了样品选定。按照图纸我根本不可能选瓷砖。能在几乎完工的房子里做这件事真是太棒了。
 

Silent010

2018-01-27 14:08:52
  • #3


我也有同感。问题常常被推到下一个工种身上。我觉得这在我们这里更明显,因为我们是让各个公司独立承包的,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总包(GU)。

也许读起来比实际情况更混乱,但在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根电线和每个开洞从一开始就在计划中。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通过一些工人的建议,获得了不错的灵感。

当遇到问题时,如果有不止一个解决办法,我作为联系人(也是付款方)希望能被询问。



棒极了。
 

ruppsn

2018-01-27 14:22:28
  • #4

哎呀,作为敏捷方法的大力拥护者,我只能无奈摇头。方法论必须适应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对敏捷方法的期待之一是,因为我们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必须迅速应对方向的变化。颠覆性的过程已不再允许通过分析提前预测市场走向并提前准备市场变化。根据Cynefin框架,因果关系不是“简单”或“复杂”,而是“复杂”甚至“混乱”。对于这类问题类型,敏捷方法承诺更快的反应能力。
而PDCA方法——许多敏捷方法的基础——在施工现场我个人认为适得其反,会延长项目时间和增加成本。其一,你会有准备时间和(混凝土厂并不会准时“及时交付”楼板元素,往往需要四到六周的准备时间)调整时间。其二,房屋建造按照Cynefin分类来说,既不复杂也不混乱。因果关系是清晰易懂的,因此问题类型顶多是“简单”或“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经过验证的方法(最佳和良好实践)非常合适。
此外,将从无形产品开发中来的方法论应用到有形产品领域时需谨慎,比如供应链问题,或者仅仅因为虚拟事物比实体事物更容易事后变更。依我看,最大的敏捷需求不在具体方法学,而是在价值观和态度的内化基础上,即展现灵活性(面对改变时不一开始就坚决说“不行,不在计划里”),透明度(“使变更的后果可被理解”,“展示真正的目标:没有暖通工热衷于在某个特定点开50x10的墙洞,他的目的是尽可能短的路径将地热管铺至换热器”),不断质疑自身工作方式以求提升,最后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动的态度。这种态度我在瀑布模型下也能很好发挥,用不着Scrum、看板或其他什么。瀑布法并非坏事,只要适合问题。在急诊室我不想见到Scrum。螺丝刀依然是把螺丝拧入墙内的最佳工具,虽然也能用来砸钉子,但有更好的工具。抱歉,有点跑题了[emoji51]
除此之外我完全同意,特别是平等交流这点。在建筑行业,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我的印象。而且不只是施工阶段,客户和建筑师/总包/分包商之间的流程更是如此。我基本认为相互尊重是绝对必要,这不就是平等交流吗?可惜我在许多地方感觉发展方向错了。
 

ruppsn

2018-01-27 14:39:45
  • #5

完全同意你说的(也就是整篇帖子)。只是对于开孔我较为谨慎,因为承重天花板的开孔关系到结构稳定,不能随便说:哎呀,这里缺个开孔,我就用希尔蒂快速处理一下。即使是那些简单的嵌入式射灯,你也不能说“先看看房间情况,再去钻孔”。混凝土供应商和结构工程师绝对希望事先知道哪里会削弱天花板结构。在传统布线里,临时多装一个开关或插座没问题,但临时多加一个采暖回路就比较麻烦了,特别是如果开孔位置不合适,更别说这也会影响采暖负荷和整体能量平衡。换句话说,局部更改后来一般没啥问题,全球更改通常会很麻烦和/或昂贵——因此在施工图阶段应认真对待。 [emoji4]
 

Silent010

2018-01-27 15:01:19
  • #6


你当然说得对。但这里只是地面上一个20x4厘米的开孔,因为我们或者暖气安装工缩短了地暖管道从分配器出来的路径。结构上完全按照计划进行:-)
 

类似主题
02.02.2009建筑材料在工地被盗12
18.05.2011最低服务范围 建筑师 + 结构工程师 可能自我完成?10
29.12.2015如果没有执行计划建造...25
25.02.2015规划/建筑师,涉及审批计划的专业规划师10
10.05.2015找平层不平 - 拒绝消除缺陷52
07.03.2016各种尺寸建筑师施工图12
07.08.2016上层楼没有找平层 - 仅有混凝土地面15
08.06.2016关于地暖的问题 - 新地基/找平层/花岗岩瓷砖14
25.09.2017在铺设找平层之前密封车库门底部17
02.04.2018结构工程师报价 + 节能条例2016保温证明16
22.10.2020无执行计划的建造——是否可能的经验?16
11.10.2018建筑工地上的垃圾 - 什么是可容忍的?138
04.01.2022建筑师,依据HOAI 2013合同——拒绝提供服务36
23.03.2020宵禁:我还可以去巴伐利亚的工地吗?73
09.04.2020去工地通风?17
07.05.2020找平层开裂。问题吗?25
18.09.2020洗衣房里的CAT电缆 - 没有压接?45
05.12.2021独栋住宅结构工程师费用23
28.07.2023地坪已经铺设三天了,仍然潮湿吗?52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