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真的不太合适……
公共空间完全是正方形,带有人为的瓶颈,导致厨房由于必须保持与橱柜、墙体、窗户和门的距离,几乎占用了近40%的面积。剩下的空间则是硬邦邦的俄罗斯方块式斗争——一个勉强能用的餐桌,但根本没有办法带家人更多的人一起坐,还有一张围绕着一个疣状壁炉摆放的转角沙发,以及一个巨大的电视,为了达到相应的体验,需要保持超过5米的观影距离。壁炉当然远离冬天家人围坐看电影的沙发视线范围。入口门比例严重偏小,而且还位于厨房岛台的通行路径上,开向另一边时也要避免挡道。
那座概念楼梯(我基本上很喜欢)由于被置中,除非装上天窗等显著采光,否则就是一个阴暗的楼梯间,但天窗又会在夏季带来相当的热量或者需要遮光(再次无光),且按面积大小会导致走廊成本大幅上升。楼上平面没有提供,若有可能,平面下方的窗户也值得肯定。请查查你画的入口窗宽度,剩余的玻璃面积应该仅是大约三次每次一只手掌宽度的玻璃。楼梯下方也有空间,打算怎么利用?
洗衣房很大,位于基础板上,这点我认为不错,而且非正方形房间提供了墙面空间,但为什么入口旁边大约2米处会有第二扇门?确定你们需要这么多空间吗?设备是否可以更合理地根据用途分布?
父母区是下一个话题。床正好能摆进房间,房间比浴室还小,衣帽间却大上1.5倍,但仅靠前面提到的窄窗采光,简直暗无天日。还有一扇柜门(门能开吗?)直接挡在窗户前面,导致只能依靠人工照明。计划中垂直排列的柜子间“猫步”大约2.5米,也太短,无法用来晚间优雅而妩媚地迎接女主人,但宽度倒是足够让另一袋巧克力豆放在床边。相对于所使用面积,你们打造的柜子空间少且分布极不合理。
综合来看,不论是室内还是跨空间,你们的设计比例让我觉得不对劲,底楼用于功能空间(洗衣房、走廊、楼梯、衣帽间)占地超过40%(60和75平米对比余下空间)。存储空间、楼梯上楼等需要存在,但问题是它们是否与居住空间流畅连接并得到相应提升,还是单纯因为必要而存在。在前两个设计方案中,它们更像是必要性的体现而非艺术呈现。最佳例证便是楼梯,虽经由平台获得了某种提升,但处在房屋中间隐蔽阴暗且视线盲区的位置,实际上沦为了手段而非亮点。
如果你提供楼上平面或你们的想法,可能更容易继续修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基础的思路,比如优化管道走向(短水管)、墙体上下对齐以简化结构等,朝向地块的调整,入户路径等也值得考虑,毕竟你们的设计占用了不小的面积。
文中某些夸张只是为了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