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hick_07
2020-06-25 21:01:53
- #1
不,但40+本身就是一个理念问题,我认为并不划算。
这当然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也考虑了很久,尤其是在比较两家总承包商的可比性问题上,选择了40 Plus标准作为基础。在Viebrockhaus那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已被验证的系统和成熟的流程。你会选择什么标准呢?你觉得哪里性价比最高?我们无论如何都想建带有光伏+电池的房子,所以就顺理成章了。说实话,关于标准,我对保温方面其实有点矛盾。
北德是双壳式建筑的地区。
我会继续保持这种做法,因为那些公司擅长这个。
我觉得Viebrockhaus的墙体结构很奇怪,里面墙只有15厘米,这很不寻常。
Viebrockhaus的一些成本点可能会变贵,因为并不包含在内。
你是在一个城市边缘地带建房吗?
我们建房地点离汉堡边界大概16公里。为什么Viebrockhaus要做这么“薄”的内壳,我说不清,我没有追问过。你觉得哪些成本值得关注?我目前还在和我们的产品经理沟通,试图弄清未包含的费用。遗憾的是,Viebrockhaus方面很难准确估价,而且他们更愿意先谈施工合同。我觉得这有点让人担忧。我最好先了解更多关于建筑附加费用的信息,再决定签字。
这里已经有很多意见了,再多一个也无所谓。
我会说,一个做工良好的轻质隔墙不仅“并非劣质”,甚至在隔音效果和挂装(较重)家具方面,比所谓的实心泡沫混凝土解决方案更优越。
为什么要做双壳墙然后再抹灰——这是Viebrockhaus的标准做法——我不理解。做得好的外保温系统当然也没问题,但这通常也包括高质量抹灰。如果不喜欢那样,那就另当别论,但基于“北方一直这么做”这一理由来偏好双壳墙,我认为是错误的。如果还需要保温材料,我宁愿选择粉煤灰砂加气混凝土代替泡沫混凝土。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这我之前多次写过。)你可以用Excel、Calc或Numbers做表格算得头晕眼花,但这不会告诉你哪个报价更好(就性价比而言)。这取决于太多具体的施工细节,没有任何施工说明书可以给出这么详细的深度。你应该考虑的决定是:你是更信赖大型知名建筑巨头,还是更信赖较小的本地——甚至家族式的——承包商?只要两个供应商都不是敷衍了事(我假设不是),他们都会给你建一个合格的房子,价格大致也差不多。(如果报价差异少于10,000欧元,我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冒着得罪人的风险,我想问问,为什么双壳砌体最后抹灰是个负面话题?我对这方面其实了解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