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面图是否可以实现Smarthome KNX自动化?

  • Erstellt am 2016-08-27 00:02:48

Sebastian79

2016-08-27 13:04:42
  • #1
思维的关键点在于:没人打算在十年内改变什么——大家习惯了。我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反驳,但事实就是如此,一栋房子本身的灵活性也有限——通常变化很少,不需要更改安装。

顺便说一下,我的卷帘门的分组控制中一个继电器都没有。

你可以自己KNX编程,并能够实现很多大多数电气工程师梦寐以求的逻辑——因此你可以为自己实现很多廉价的解决方案。几乎没有建房者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总是对成本问题持谨慎态度。同样,自己轻松编程——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或愿意做的……

我的电气部分都是自己完成的,因此“钻孔拉线”的费用问题对我来说并不适用——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的情况。因此,布线大量复杂电路的工作量非常有限。

我依然认为,你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来看待KNX太简单了。
 

Tom1607

2016-08-27 14:05:14
  • #2
关于KNX的参数设置(我讨厌“编程”这个词,因为KNX根本不是编程),任何能用Excel做表格的人都能用ETS来设置传感器(开关)和执行器(配电箱里的继电器)。

在各个设备上设置的逻辑也没什么难度(比Excel里的公式还简单)。

说到灵活性,这里就涉及到另一种布线方式。十年前建房的人,现在面临一个问题:LED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它们大多需要24伏电压,而KNX的电气系统采用星形布线直接连接到配电箱,这在这方面明显有优势。不过这只是间接地跟KNX有关。

原则上,经典系统和KNX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点:

1. 在KNX中,使用点对星方式将用电点连接到配电箱。
2. 在KNX中,‘开关’无论控制多少‘动作’,都通过总线电缆进行通信。

这也使得KNX布线比传统布线更简单。关于需要更多电缆的说法是谣言。我认为反而需要更少的线,尤其是当有多个双控或更多控制点时。因为记住,传统安装中,每个安装了灯开关或设备接口的位置都必须拉一根线。

动作与反应的关联是通过参数设置实现的。也就是说,传感器(开关、运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VOC传感器或其他任何设备)触发什么行为取决于参数设置。这(以及其他许多方面)正是KNX如此灵活的原因。比如我晚上带着满满的购物袋开车进车库时,不想先去开灯。我直接下车,带着满满的东西走进房子。

如果房间里有一个运动传感器,它不一定非得开灯。

这一切都只是关于你想要多少舒适度的问题。我可以说,当你拥有它之后,才会发现它的缺失让人难受。
 

Sebastian79

2016-08-27 14:11:35
  • #3
错误的假设,被简单地宣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使用Excel,而且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入门介绍。你们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就这点而言,我几乎无法想象这里有这么少的人能拆开他们的发动机——这其实也很简单。

如果这一切都那么简单,就不会有这么多艾利斯失败——你们是怪人,是那些对此非常感兴趣的人。在网络上这可能给人留下很多这样的印象……但现实中却很少。

盖房子对很多人来说纯属压力,再去折腾这个?

而且我的LED灯要么用230伏,要么用12伏——这两者对我的布线来说都不是问题(最大线长暂且不论)。
 

Alex85

2016-08-27 14:12:31
  • #4


运动探测器刚在Aldi卖10欧元 SCNR

我对使用KNX仍然持怀疑态度。许多可以理解的功能(比如Tom1607最后举的例子)其实并不新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轻松实现,无需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
我自己对技术有兴趣,也想理解其用途,但我真的是像grym那样……还没人能说服我,但我愿意被说服。
 

Marko958

2016-08-27 14:20:05
  • #5
但是传统上不是采用星型布线,对吧?那样的话需要铺设的电缆应该会少得多。
 

Mycraft

2016-08-27 14:24:12
  • #6


成本问题不管怎样……一个干装修的如果自己建房子也能节省两万欧元,或者一个园林绿化工人会以成本价做外部设施。

我在朋友/家庭/熟人和最后是邻居中,有不少房主,没有一个人在过去十年内什么都没改过。电路也是如此。

会有新家具或设备……房间因新生儿(出生或迁出)重新布局,或者建车库/车棚等等。

传统电路通常都很死板……也不能随便加插座,因为线路承受不了。

很多电工在参数配置上失败,因为他们很早以前培训里学过建筑技术的课程……谁没有持续学习就不会了……

真正的专家很少,我同意……但同样少的是那些真正需要专家的房屋/安装项目。

在Grym,我们这里有个人因为工作上自动化烦躁,所以也反对技术……是否有同样只会普通参数配置的人参与我不清楚……但可能是这种情况……



这里是传统与总线系统的对比:



左边是传统,右边是总线系统

你觉得哪边需要更多电线?
 
O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