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feHilfe
2018-06-18 18:36:55
- #1
是的,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诚然,我们从“为什么要存钱?”转变为“尽可能存钱”比较晚——但是为什么到了“高龄”就不再被信任能保持这种做法呢?我们的人生目标改变了,因此我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改变。之前确实没有必要以不同的方式理财。
理想情况当然是,现在(或一两年内)找到一套小房子,其月供加上附加费用每月支出不会比目前的租金高出多少——逻辑上就只能减少存款金额。
购买房子的愿望不仅由于(事实上还未明显感觉到的)生育愿望触发,还因为尽管我们住在一栋隔热效果非常好的新建住宅里,我们还是更想完全属于自己空间。但是——我真的需要在这里解释住房相比租房的优势在哪里吗?
这让我感到积极。如果我们现在找不到(因为连排中间房由于“寓居型产权公寓”的属性,加之还需管理方同意每次买卖,现在基本排除在外……),那么我们每继续租房一个月,就是多积累一个月自有资金。
太棒的帖子,谢谢。我从下面开始说起,一步步往上。
首先讲个趣事:因为低物业费也可能是风险,较早前我们放弃了一套产权公寓。该公寓所在房屋不久前改建成了3套产权公寓。1楼和2楼的房子刚卖出,我们对底楼感兴趣。是什么阻止了我们?经纪人说,关于物业费、备付金等,要与其他新业主协商,他们是些20多岁的年轻人。嗯,不,这对我们来说太不确定了。
我们知道什么会让我们在房子里幸福。比如我是这样长大的,了解并喜欢房子带来的便利(也了解维护工作)。
想赶上别人的步伐真的不是我们的动力。是的,确实有拥有产权的夫妻,但朋友圈中大多数人都租房且(暂时)没孩子。已婚的比有孩子的还少。
舒适、花园、几乎没有邻居、退休不交租金以及空间等,是压倒性因素。是的,我知道买房总得投入资金,老了住也不是完全免费。我从我父母那里看得到。他们住老房子,维修工作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我真的没想到第一篇帖子中要详细说明我们的购房原因。
我说的“无或少有的意外费用”针对的是新建房屋。或者我理解错了吗?新建房屋比起存量房,- 新屋顶 - 新暖气 - 新窗户 这些费用后期才会出现吧?
是的,Dr. Klein知道这是按照德国共有产权法的财产,他们也协助现在业主融资。我们提供数据时,该信息亮起。
你说的没错,确实缺少了衣物开销的具体计算。
等等。我是现金买车的。我男朋友贷款买他的车。为什么他财政背景跟我不一样,这真的是私事,对这里的问题不相关。关于汽车融资哪种方式更好,专家们还没有统一意见。月供还车或租赁和一次性全款买车,都有优缺点。无论怎样,都有贬值和持续支出。
希望我这篇帖子能稍微说明一些问题。
错了。请不要得出错误结论。正如阐述的,朋友圈里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产权。
那么,你最好和你男朋友在财务方面达成一致,如果你对车的情况不了解。买车和买房/买屋贷款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你们有孩子,孩子可能会成为主要收入者。这里必须有信任。你其实也没真正理解产权公寓和业主协会的利弊。物业费等同于租房的附加费用。确实,要协商一致或由(物业管理)决定。一般来说,金额多交了,在结算营运年后会退还。会为未来的维修做储备。这是例外,虽然你自己买房也应该做。还是以为暖气维修会由雇主支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