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experte
2013-07-29 14:23:40
- #1
你好,
你的规划工程师是你供应商公司内部的,还是外部聘请的?
**带分散式外气补充的集中排气系统技术上更简单,因为它只需一个排气管道网络,而不需要送风管道网络。外气通过多个墙体通气口流入。但这些系统有一个关键缺点:冬季外气未经预热,直接冷空气进入房间,而且其室内分布强烈依赖风压。
分散式或集中式排气系统将废气连同热量排出室外。供暖系统必须将每个房间吸入的冷空气从外部温度加热到室温。这会消耗能源。与开窗通风相比,纯排气系统不节能,仅提供自动湿气排出、新鲜空气补充和更好的剂量控制的舒适性。若安装集中送排气系统并配有送排风管道,可将管道集中,在排气-送风热交换器中用排气热量预热冷空气——这其实也适用于分散式通风系统。
现代带热回收(WRG)的送排气系统能回收排气热量达94%。冬季可无需额外加热,将冷空气预热到例如17摄氏度。
*** 出于健康和经济原因,新建房不能没有控制通风。
这依赖于廉价的保温措施与住宅通风热回收的结合。市场上有众多住宅通风设备,其结构和性能差异很大。意向购买者和规划师需要获得厂商中立的可比技术信息。这往往很费力,需要大量收集信息。此外,仅靠设备描述往往不够满意。中立的测试报告有助于选择合适设备,便于与其他设备直接对比。
选用合适设备的前提是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我们即使到了21世纪,也只能有效防寒,却无法有效防热。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更厚的墙体,坚决避免南侧开窗,或者至少在阳光充足的季节用遮阳设施持续遮挡。其他方法都是空想,或者需要用空调系统;顺便提一句,设计成可“制冷”的地板采暖系统你可以不考虑,因为2度的差异你几乎感觉不到……除非考虑建造成本。
见上文。
此外,就我个人看法,选通风系统只有两种选择,根本不应从投资回报角度考虑,因为他们也无须这样考虑。新建房的霉菌问题,用传统开窗通风根本解决不了,更别说窗扇缝隙通风了。现有及未来的节能法规要求住房气密性越来越高;这点虽可争议,但无法逆转。若想申请KfW贷款,建筑商必须建造更密封的房屋。随着气密性的提高,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通过更多技术手段解决。这里有分散式和集中式通风系统两种方案;每种方案——均带热回收——都应根据预算由明智的房主选用。
根据我的经验,现代夫妻或伴侣双方都工作,无法在头两年内保证房屋通风需求。尽管现在墙体多数用粘接方式,地面找平层仍带入大量水分,并且必须排出。此外,急于交房的“互联网知识型”业主往往希望签约后立刻入住。后期入住人员每日每人产生约4升水分,释放到室内空气。对于独栋房尤其如此,因为所谓的塑料膜实际上阻碍了水分的排出。
带热回收的分散式通风系统,含通风方案,平均独栋房费用约5千欧元。这笔合理投资避免霉菌烦恼,并能消除室内霉味。集中系统费用则约13-15千欧元,非所有业主都能负担。
资料来源:** 德国能源消费者联盟
*** TZWL e.V. - 欧洲住宅通风设备测试中心
莱茵河的问候
我们的房子将安装地热和地板采暖。它将用Ytong建造,不加额外的保温材料。此外,我们的建筑公司计划安装Lunos的排气系统。从潮湿房间(浴室、厨房、家务间)排出潮湿空气。根据说明,产生的负压通过起居室的通风口吸入新鲜空气。这样可以实现足够的空气交换并排出可能产生的湿气。
根据规划,地热供暖在这种情况下,除第一年外,电费大约为600欧元。
个人感觉,我更愿意将其改为带热回收的分散式通风系统。然而,我们的规划工程师提出问题,询问较高成本(3000 – 4000欧元)是否以及何时能回本。
你的规划工程师是你供应商公司内部的,还是外部聘请的?
**带分散式外气补充的集中排气系统技术上更简单,因为它只需一个排气管道网络,而不需要送风管道网络。外气通过多个墙体通气口流入。但这些系统有一个关键缺点:冬季外气未经预热,直接冷空气进入房间,而且其室内分布强烈依赖风压。
分散式或集中式排气系统将废气连同热量排出室外。供暖系统必须将每个房间吸入的冷空气从外部温度加热到室温。这会消耗能源。与开窗通风相比,纯排气系统不节能,仅提供自动湿气排出、新鲜空气补充和更好的剂量控制的舒适性。若安装集中送排气系统并配有送排风管道,可将管道集中,在排气-送风热交换器中用排气热量预热冷空气——这其实也适用于分散式通风系统。
现代带热回收(WRG)的送排气系统能回收排气热量达94%。冬季可无需额外加热,将冷空气预热到例如17摄氏度。
*** 出于健康和经济原因,新建房不能没有控制通风。
这依赖于廉价的保温措施与住宅通风热回收的结合。市场上有众多住宅通风设备,其结构和性能差异很大。意向购买者和规划师需要获得厂商中立的可比技术信息。这往往很费力,需要大量收集信息。此外,仅靠设备描述往往不够满意。中立的测试报告有助于选择合适设备,便于与其他设备直接对比。
选用合适设备的前提是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无论怎样,房子都会随着时间逐渐变热。
我们即使到了21世纪,也只能有效防寒,却无法有效防热。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用更厚的墙体,坚决避免南侧开窗,或者至少在阳光充足的季节用遮阳设施持续遮挡。其他方法都是空想,或者需要用空调系统;顺便提一句,设计成可“制冷”的地板采暖系统你可以不考虑,因为2度的差异你几乎感觉不到……除非考虑建造成本。
你们能再给我一些带热回收的分散式通风系统的优点吗?
见上文。
此外,就我个人看法,选通风系统只有两种选择,根本不应从投资回报角度考虑,因为他们也无须这样考虑。新建房的霉菌问题,用传统开窗通风根本解决不了,更别说窗扇缝隙通风了。现有及未来的节能法规要求住房气密性越来越高;这点虽可争议,但无法逆转。若想申请KfW贷款,建筑商必须建造更密封的房屋。随着气密性的提高,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通过更多技术手段解决。这里有分散式和集中式通风系统两种方案;每种方案——均带热回收——都应根据预算由明智的房主选用。
根据我的经验,现代夫妻或伴侣双方都工作,无法在头两年内保证房屋通风需求。尽管现在墙体多数用粘接方式,地面找平层仍带入大量水分,并且必须排出。此外,急于交房的“互联网知识型”业主往往希望签约后立刻入住。后期入住人员每日每人产生约4升水分,释放到室内空气。对于独栋房尤其如此,因为所谓的塑料膜实际上阻碍了水分的排出。
带热回收的分散式通风系统,含通风方案,平均独栋房费用约5千欧元。这笔合理投资避免霉菌烦恼,并能消除室内霉味。集中系统费用则约13-15千欧元,非所有业主都能负担。
资料来源:** 德国能源消费者联盟
*** TZWL e.V. - 欧洲住宅通风设备测试中心
莱茵河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