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ngadiner 2024-04-24 17:21:43#1如果实际居住面积偏差超过百分之十,则构成实物缺陷。其后果是:买方有权要求退款,并且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撤销购买、要求部分退款或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购买合同中必须明确标注准确的面积,因为只有该合同约定有效。简而言之:卖方通常对居住面积的准确性负责,因此应确保其准确无误。 这里你引用的是关于租赁合同的判例法,对于购买合同通常采用更严格的标准,部分情况下为百分之五。
如果实际居住面积偏差超过百分之十,则构成实物缺陷。其后果是:买方有权要求退款,并且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撤销购买、要求部分退款或要求降低购买价格。购买合同中必须明确标注准确的面积,因为只有该合同约定有效。简而言之:卖方通常对居住面积的准确性负责,因此应确保其准确无误。 这里你引用的是关于租赁合同的判例法,对于购买合同通常采用更严格的标准,部分情况下为百分之五。
Hhanghaus2023 2024-04-24 17:22:17#2你做得完全正确。算了一遍,结果是这里有问题。只是你的结论是错的。为什么会有人想骗你?这是可以算清楚的。如果你讲究的话,那就必须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一个同样讲究的卖家。祝你好运。
SSchorsch_baut 2024-04-24 17:23:53#3 你这里引用的是关于租赁合同的判例法,购买时通常适用更严格的标准,部分情况下为5%。 不,那是关于销售的判例法。但如果你宁愿无谓地生气,也随你便。
Yypg 2024-04-24 17:24:04#4 这是什么(长篇大论的)胡说八道。关于房产说明书中的虚假信息,有无数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你根本不知道这里是如何规定的! 你的表现到此为止了。 冷静点! 这类判决涉及隐蔽的实质性缺陷。这里显而易见。这里适用“现状出售”原则。 如果那是地下室的通风管道,那么你甚至还有一个混凝土地基,这就构成了一个露台。至于铺面,大家可以争论是否喜欢。
这是什么(长篇大论的)胡说八道。关于房产说明书中的虚假信息,有无数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你根本不知道这里是如何规定的! 你的表现到此为止了。 冷静点! 这类判决涉及隐蔽的实质性缺陷。这里显而易见。这里适用“现状出售”原则。 如果那是地下室的通风管道,那么你甚至还有一个混凝土地基,这就构成了一个露台。至于铺面,大家可以争论是否喜欢。
EEngadiner 2024-04-24 17:25:12#5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开心吧。 我猜你有点激动,所以写了这么多不客观的帖子。慢慢数到十,这会有帮助。 如果我想要这栋房子,那么有两种可能。1. 你用任何理由谈判降低价格。2. 你签合同,然后起诉索要差价。 你的论点可能是对的。如果真正的错误超过10%,确实可以争论。 露台是按25%还是50%计算的? 如多次提及,是按100%计算的。 你做得很对。重新计算后得出这里有问题的结论。只是你的推论是错的。为什么要有人欺骗你?这都是可以再计算的。如果你要较真,就得一直找,直到找到一个也很较真的卖家。祝你好运。 多么荒谬。有很多判决承认存在欺骗。只是明显的缺陷是 你这表现够了。 冷静点! 这些判决针对的是隐蔽的质量缺陷。这里是明显的。这适用“现状交付”原则。 如果那是地下室的通风井,那么你甚至有一个混凝土地面,这构成了一个露台。对于覆盖层是否喜欢可以争论。 恰恰不是这样。判例法对明显缺陷明确指的是破损的瓷砖、水害等,绝不是按平方米数计算,你应该稍微学点法律知识。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开心吧。 我猜你有点激动,所以写了这么多不客观的帖子。慢慢数到十,这会有帮助。 如果我想要这栋房子,那么有两种可能。1. 你用任何理由谈判降低价格。2. 你签合同,然后起诉索要差价。 你的论点可能是对的。如果真正的错误超过10%,确实可以争论。 露台是按25%还是50%计算的? 如多次提及,是按100%计算的。 你做得很对。重新计算后得出这里有问题的结论。只是你的推论是错的。为什么要有人欺骗你?这都是可以再计算的。如果你要较真,就得一直找,直到找到一个也很较真的卖家。祝你好运。 多么荒谬。有很多判决承认存在欺骗。只是明显的缺陷是 你这表现够了。 冷静点! 这些判决针对的是隐蔽的质量缺陷。这里是明显的。这适用“现状交付”原则。 如果那是地下室的通风井,那么你甚至有一个混凝土地面,这构成了一个露台。对于覆盖层是否喜欢可以争论。 恰恰不是这样。判例法对明显缺陷明确指的是破损的瓷砖、水害等,绝不是按平方米数计算,你应该稍微学点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