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lisabeth78 2020-04-05 15:13:01#1 你可以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因为这里不幸的情况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参与投标人数量方面,采用“多多益善”的方法能获得最多的报价。 我们其实主要依赖熟人的推荐。通常都是先拿到一个报价,然后根据这个报价再拿第二个。我觉得他们的价格会根据订单情况来定。 希望我理解了你的问题。
你可以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因为这里不幸的情况是,人们普遍认为在参与投标人数量方面,采用“多多益善”的方法能获得最多的报价。 我们其实主要依赖熟人的推荐。通常都是先拿到一个报价,然后根据这个报价再拿第二个。我觉得他们的价格会根据订单情况来定。 希望我理解了你的问题。
EElisabeth78 2020-04-05 15:17:15#2 Happig 是一个很大的计划偏差。谁计划了15个月并且用了15个月,就做对了。一切取决于地形和开工时间,确实需要稍长时间。 und : 感谢你报告结果。 我想也许这对某些人来说很有趣,毕竟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的事情。对于不确定的人来说,有建筑鉴定师,据我所知甚至有DEKRA的,这得稍微找找。价格差异很大。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我们联系了一个费用不到一万的专家,他会验收每一个工种。总比把好几倍的钱悄悄给建筑师和总承包商强多了。
Happig 是一个很大的计划偏差。谁计划了15个月并且用了15个月,就做对了。一切取决于地形和开工时间,确实需要稍长时间。 und : 感谢你报告结果。 我想也许这对某些人来说很有趣,毕竟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的事情。对于不确定的人来说,有建筑鉴定师,据我所知甚至有DEKRA的,这得稍微找找。价格差异很大。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我们联系了一个费用不到一万的专家,他会验收每一个工种。总比把好几倍的钱悄悄给建筑师和总承包商强多了。
EElisabeth78 2020-04-05 15:18:58#3 你可以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因为这里普遍认为,就参与竞标者数量而言,采用“多多益善”的方法能获得最多的报价。 当然,我们作为私人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标,而是直接去了那些公司。
EElisabeth78 2020-04-05 15:25:59#4 Happig 是一个大的计划偏差。谁计划了15个月并用了15个月就做对了。根据地形和开工时间,确实需要更长时间。 und : 谢谢你的报告,说明结果如何。 我觉得这很理想。如果自己亲自负责,除了工作之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所有情况。强烈感觉每个人都想卖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东西……所以如果信息充分,这就非常重要。 我在网上的座右铭:如果一家公司比如说为地热能做推广,把它卖得近乎完美无缺,那么你应该稍微怀疑一下。
Happig 是一个大的计划偏差。谁计划了15个月并用了15个月就做对了。根据地形和开工时间,确实需要更长时间。 und : 谢谢你的报告,说明结果如何。 我觉得这很理想。如果自己亲自负责,除了工作之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所有情况。强烈感觉每个人都想卖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东西……所以如果信息充分,这就非常重要。 我在网上的座右铭:如果一家公司比如说为地热能做推广,把它卖得近乎完美无缺,那么你应该稍微怀疑一下。
111ant 2020-04-05 15:28:08#5 当然我们作为私人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标 如今,很多业主不幸地觉得玩“德国寻找超级建筑承包商”评委这一角色很自然,然后邀请所有逃得不够快的潜在投标者来参加选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这看作是对投标者的挑战,看谁能报价最低——最好是让贴面工用价格差额帮他们付掉烟囱 :-( 而是直接去了那些公司。 在这方面我也是白费口舌,拼命努力说服大家:经常有人抱怨(并以大量乱发询价单来补偿低回复率为由辩解)——其实,反而应该通过只询价自己能亲自联系的投标者数量来提高回复率。
当然我们作为私人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标 如今,很多业主不幸地觉得玩“德国寻找超级建筑承包商”评委这一角色很自然,然后邀请所有逃得不够快的潜在投标者来参加选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这看作是对投标者的挑战,看谁能报价最低——最好是让贴面工用价格差额帮他们付掉烟囱 :-( 而是直接去了那些公司。 在这方面我也是白费口舌,拼命努力说服大家:经常有人抱怨(并以大量乱发询价单来补偿低回复率为由辩解)——其实,反而应该通过只询价自己能亲自联系的投标者数量来提高回复率。
EElisabeth78 2020-04-05 15:36:06#6 如今,不少建筑业主居然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地扮演“德国超级建筑承包商寻找”活动的评委,邀请所有没能迅速逃走的潜在投标人参加选拔。而且他们把这当作对投标人的挑战——谁出价最低最好,最好能让贴面砖工人用价差就给他们付了壁炉 :-( 对此我也只能白白唠叨,拼命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有人抱怨(而且用大量乱发询价单来证明必须以此来弥补响应率低的问题)——其实提高报价回馈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只邀请那些自己亲自能联系上的投标人。 我们亲自去了每一家工厂。这样我也能马上看清楚自己在和谁打交道。公司如果已经很马虎……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很多问题也出在某些论坛上,那些自封的专家和有私利的人给别人灌输让人难以置信的观点。
如今,不少建筑业主居然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地扮演“德国超级建筑承包商寻找”活动的评委,邀请所有没能迅速逃走的潜在投标人参加选拔。而且他们把这当作对投标人的挑战——谁出价最低最好,最好能让贴面砖工人用价差就给他们付了壁炉 :-( 对此我也只能白白唠叨,拼命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常有人抱怨(而且用大量乱发询价单来证明必须以此来弥补响应率低的问题)——其实提高报价回馈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只邀请那些自己亲自能联系上的投标人。 我们亲自去了每一家工厂。这样我也能马上看清楚自己在和谁打交道。公司如果已经很马虎……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很多问题也出在某些论坛上,那些自封的专家和有私利的人给别人灌输让人难以置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