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必须”自己拥有这一点被高估了。对于普通业主来说,毕竟一生中拥有超过三处自住房的情况很少,自学成才并不经济。最好请一位专家(或女专家,避免性别语言障碍)。顾问应该提供建议,而不是专横,因此双方应该彼此理解,这样业余人士才能自行权衡所获得的建议。作为一名建筑顾问,我只在全国范围内工作,因为德语是我的母语,并且尽量避免使用术语,或者会为咨询者进行翻译。我也是“独立”的,即不受供应商限制,因此在需要表明立场的时候,只代表业主一方。即使是以销售顾问身份工作的同事,专业水平也可能很高、表达清晰,但他们绝不会说在“[七座山]”背后有更好的产品。好建议并不昂贵,反而是物有所值。例如,在建筑师那里,最重要的两个阶段1和2价格也非常合理,而通常最贵的阶段5反而是自我回报,因为它避免了同等或更大金额的教训费用。我的“[Ein Hausbau-Fahrplan, auch für Sie: das Phasenmodell der HOAI!]”在完整基础版本及“Reloaded”系列中均免费且开放,帮助有意建房者即使作为外行也能自己判断在哪些阶段选择哪类专业人士最划算。和其他独立顾问一样,我也注意避免咨询服务的重复采购和付费(比如,当建筑师被委托执行“阶段1到4”时,这种重复经常发生)。
在论坛中,最好有意识地关注帮忙者的专业背景,以及他们在建筑专业之外透漏出的个性。最有价值的提示来自“重复建设者”,即虽是行业外行,但拥有多处自住房经验的人。从许多帖子中,也可以看出某人是否和自己有相似的想法,这使得他们讲述的故事更具借鉴意义。总体上,先阅读数周是很有帮助的。自己提问时,应先聪明地检查相关主题是否已有讨论。最好用详细描述开设新帖,并在首帖附上填写好的问卷(钉在[Grundriss-Rubrik]顶部)。避免半懂不懂地使用专业术语很重要。比如在不完全理解“总承包商”定义时,最好直呼“建筑公司”。如果称其为“开发商”,反而可能误导讨论者。在“建筑公司经验”版块,可以了解为何网上关于“不知名公司”的信息如此稀少,这是很自然且无害的现象。顺便说一句,也应避免像海绵一样吸收经常听到的公司名。
各种指导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常常传播过时的半吊子知识(外行很难分辨)。这些书籍是死胡同,也是时间黑洞。这种作品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作者。如果里面警告防范骗子,其实那些骗子早已转移阵地。博客和视频频道更为及时。不仅是我的频道,还有例如“[Fertighausexperte]”或“[Energiespar-Kommissar]”等,均提供大量免费经验内容。至于播客,我推荐建筑师“[Kittybob]”的节目,非常值得一听;另一个好推荐是律师Reibold-Rolinger的“[Bauherren-Führerschein]”([Bauglü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