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
2020-04-22 08:45:07
- #1
抱歉,但当我除了有46个按键、11个房间控制器和2个触摸显示屏之外,还有另外2套控制系统时,这跟“直观”有什么关系?
手机操作还没开始说呢。
这些按键有什么用?是为了让每个房间都可以控制百叶窗吗?控制器不正是为此设计的吗?
还是说是用来控制灯光的?这应该通过人体感应器来实现。
人体感应器并不是KNX系统的独有功能,但却让系统更加直观。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房子:
我们大约19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11个房间控制器(MDT Glastaster 2 Smart),还有Gira X1作为逻辑引擎和手机可视化界面。
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人体感应器。
百叶窗早晚自动升降,白天自动遮光。父母区域的窗帘只有晚上会降下,早晨只有在浴室按下按钮后才会升起。
打开电视时,公交系统会根据亮度和窗帘位置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命令让百叶窗降下。同时,低音炮通电,照明人体感应器被禁用,厨房的Sonos也会静音。
关掉电视时,如果是白天,百叶窗会上升;如果需要自动遮光,则启动自动遮光。天黑时,百叶窗保持降下状态。
打开窗户或门时,百叶窗会升到通风的预设位置。
有百叶窗的窗户只调节叶片角度,门则是直接升起百叶窗,以便出去。除非门是倾斜开启,只调整叶片角度。顺便说一句,使用MDT百叶窗执行器,这些功能开箱即用,无需额外逻辑,但需要窗户接点。为了区分门的倾斜和开启状态,每扇门装了两个接点。
照明方面: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人体感应器,自动控制灯光。例外的是餐桌灯或浴室镜柜灯。晚上9点到早上6点之间,可调光区域的灯光只会以低亮度开灯和关灯。
没人时,灯光关闭。手动开关的灯也会关闭。
客卫的感应器控制灯光,并通过Sonos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卷帘如上所述运行,无需手动操作。
仔细想想,我们11个按键实际上只常用5个(卧室床边2个,浴室、厨房和办公室各1个)。
剩下的都在那里,主要提供给暖气控制温度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余的。如果有孩子,孩子房间两个按键和儿童浴室一个按键也会用到。
我不知道还需要这么多按键干什么。
使用KNX时,不应该按设备数量思考,而是按功能思考。用场景控制一次操作多个设备,每个设备都知道该做什么。
比如要做饭,只需要按一下房间控制器上的按钮,就能开灯、播放音乐、为待机设备如抽油烟机供电,并把通风调高一些。
这里的创意无穷无尽,但与传统电气唯一相同的是,有插座、灯光并供电而已。
你当然可以照这样做,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笔浪费的钱,如果花这么多钱却不利用好系统功能,实在很可惜。
KNX的优势在这里几乎发挥不出来。
手机操作还没开始说呢。
这些按键有什么用?是为了让每个房间都可以控制百叶窗吗?控制器不正是为此设计的吗?
还是说是用来控制灯光的?这应该通过人体感应器来实现。
人体感应器并不是KNX系统的独有功能,但却让系统更加直观。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房子:
我们大约19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11个房间控制器(MDT Glastaster 2 Smart),还有Gira X1作为逻辑引擎和手机可视化界面。
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人体感应器。
百叶窗早晚自动升降,白天自动遮光。父母区域的窗帘只有晚上会降下,早晨只有在浴室按下按钮后才会升起。
打开电视时,公交系统会根据亮度和窗帘位置判断是否需要发送命令让百叶窗降下。同时,低音炮通电,照明人体感应器被禁用,厨房的Sonos也会静音。
关掉电视时,如果是白天,百叶窗会上升;如果需要自动遮光,则启动自动遮光。天黑时,百叶窗保持降下状态。
打开窗户或门时,百叶窗会升到通风的预设位置。
有百叶窗的窗户只调节叶片角度,门则是直接升起百叶窗,以便出去。除非门是倾斜开启,只调整叶片角度。顺便说一句,使用MDT百叶窗执行器,这些功能开箱即用,无需额外逻辑,但需要窗户接点。为了区分门的倾斜和开启状态,每扇门装了两个接点。
照明方面: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人体感应器,自动控制灯光。例外的是餐桌灯或浴室镜柜灯。晚上9点到早上6点之间,可调光区域的灯光只会以低亮度开灯和关灯。
没人时,灯光关闭。手动开关的灯也会关闭。
客卫的感应器控制灯光,并通过Sonos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卷帘如上所述运行,无需手动操作。
仔细想想,我们11个按键实际上只常用5个(卧室床边2个,浴室、厨房和办公室各1个)。
剩下的都在那里,主要提供给暖气控制温度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余的。如果有孩子,孩子房间两个按键和儿童浴室一个按键也会用到。
我不知道还需要这么多按键干什么。
使用KNX时,不应该按设备数量思考,而是按功能思考。用场景控制一次操作多个设备,每个设备都知道该做什么。
比如要做饭,只需要按一下房间控制器上的按钮,就能开灯、播放音乐、为待机设备如抽油烟机供电,并把通风调高一些。
这里的创意无穷无尽,但与传统电气唯一相同的是,有插座、灯光并供电而已。
你当然可以照这样做,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笔浪费的钱,如果花这么多钱却不利用好系统功能,实在很可惜。
KNX的优势在这里几乎发挥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