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背景是,在供暖辅助时,也会为供暖回路在储罐中建立一个热量储备。而且这个储备通常需要比生活热水的缓冲罐尺寸更大。
基本上已知能量储存总是涉及储罐的充电状态,以及供给或需求功率的角色。
首先这里完全无关是热能储罐、电池还是例如压力容器。物理的基本规律
首先是完全相同的(指数函数)!
如果储罐完全空,则理论上可以轻松利用可用功率,将储罐充至预期的能量水平。
当电池和压力容器由恒功率的电机供能时,太阳能热性能量供应则
完全不同。
太阳能热系统的辐照功率具有季节性和昼夜变化特征。
尤其是后者,根据储罐的充电状态,会阻碍太阳热能的
实际利用,以及舒适性表现。谁愿意早晨用10°C的热水(储罐=空)洗澡呢 ;-)
以储罐的舒适热水供应48…55°C为例,根据大小不同(充电温度更高!),低于充电温度的所有太阳热功率
根本无法利用!
理论上的美化计算遗憾地
不考虑这一点 ;-)
在一天中,辐照功率通常在中午达到顶峰。到那时,根据储罐的充电状态,辐照功率实际上是可以利用的。但过了顶峰之后,几乎没有机会实际经济地利用太阳能供应。
理论上的美化计算遗憾地
也不考虑这点 ;-)
全年总结来看存在显著亏损!
超过80%的独户住宅用户“早上离开”,晚上“回来”。因此几乎不可能大量利用太阳热能供应!
实际上,这只带来了8…12%的生活热水需求降低。
对于商业用户或白天分布使用热水的独户住宅,情况则大为改善!
“牛奶女孩计算”,虽然我其实并不喜欢这样,但应能提供一个粗略的指导:
独户住宅,生活热水需求2400 kWh/a(无太阳能热系统):
燃气冷凝炉,(0.07 €/kWh)=> 消耗2900 kWh/a => 203 €/a
空气源热泵,(0.20 €/kWh)=> 消耗686 kWh/a => 137 €/a
地源热泵,(0.20 €/kWh)=> 消耗533 kWh/a => 107 €/a
在中等、实际需求覆盖(10%)情况下,获得以下“节省效应”(太阳能热系统-生活热水):
燃气冷凝炉:20 €/a
空气源热泵:14 €/a
地源热泵:11 €/a
在5…7千欧元投资(太阳能热系统-生活热水)前提下,得出以下投资回收期:
燃气冷凝炉:300年
空气源热泵:429年
地源热泵:545年
看了这些数字后谁会想喜欢用太阳能热系统来供应生活热水,尤其是如果是外部融资,折旧、控制和泵的电费都没有考虑进去;-)
对于天真和乐观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尤其是通过总承包商或总承包工程师购买时,有远见的业主肯定完全不同看法,并努力获得非销售导向、客观的咨询、规划和尺寸设计,即使这花费几欧元!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