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接入点而不是中继器是可以理解的——但“带Mesh的接入点”比“带独立网络的接入点”有什么更差的地方?
你可以区分4种工作模式:
中继器:
- 接收路由器的WLAN并进行放大。
- 缺点是每个中继器都会使可用的WLAN带宽减半。例如,400Mbit的总带宽变成200Mbit,依此类推。
- 设备(笔记本、手机、平板等)必须自己切换连接(有时能用,有时不能)。
带Mesh的中继器(Mesh不是标准,基本上每个厂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接收路由器的WLAN并进行放大。
- 缺点是每个中继器都会使可用的WLAN带宽减半。例如,400Mbit的总带宽变成200Mbit,依此类推。
- (以AVM/FritzBox为例)FritzBox负责管理那些无法自行切换到中继器或其他频段(2.4GHz、5GHz)的设备,通过简单地“踢出”设备,让它们重新连接(连接到信号更好的网络)。
接入点(Access Point):
- 通过LAN连接,并创建自己的网络(可以使用相同的密码和SSID)。因此不会有带宽减半的问题,因为所有连接到接入点的设备数据都是通过LAN传输给路由器的。
- 设备(笔记本、手机、平板等)必须自己切换连接(有时能用,有时不能)。
带Mesh的接入点(Access Point mit Mesh):
- 具有通过LAN连接的上述优点。
- (以AVM/FritzBox为例)FritzBox负责管理那些无法自行切换到中继器或其他频段(2.4GHz、5GHz)的设备,通过简单地“踢出”设备,让它们重新连接(连接到信号更好的网络)。
AVM的中继器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们可以在中继器模式或接入点模式下运行(其他厂商是否如此,我不太清楚)。
对AVM硬件来说,最理想的是带Mesh模式的接入点……而“最差”的是纯中继器模式……
希望这些说明能让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