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好的指南,告诉人们该如何以及多好地实现自动化?
没有,因为正如所说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个体化的。
你需要梳理现有或期望的系统,进行思考。很多东西往往是在后续过程中出现的,因为你会发现可以自动化这个或那个。因为一个房子是不断发展的,会随着居民的变化而改变。为什么我们能接受随时更换家具等等,而且确实也会换,但不接受更改房屋电气的功能或范围呢?
只需按常见的几个方面逐一检查,思考流程是怎样的,然后将其自动化。比如暖通空调、遮阳、照明、进出检测、报警系统、摄像头、音视频设备、家电、门禁通信、访问控制、场景设置和时间框架等。
一个例外很烦人
不要一次尝试太多。人们的适应是很缓慢的。毕竟从小我们就被“程序化”了,总是需要按各种按钮。
业主的主要问题是要维持一台 Windows 95 电脑运行,以进行控制和编程。
嗯,这肯定是出了大问题。或者是个自制项目?因为一开始启用时就已经过时了。
嗯,IT行业 35 年下来,我听过足够多的“包治百病”的承诺,从而学会欣赏马车的优点。
是啊,IT 业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展示了不该怎么做。同样令人着迷的是,你会看到 IT 人员试图通过电信公司把“最好的”智能家居推销给消费者。总是不断重复发明同样的东西,然后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这次吸引客户。
我确实缺乏想象力,不知道一个普通房子哪儿会有“智能”的需求:
因为这个词通过媒体已经变成了空洞的流行语。你所描述的其实就是智能家居,暖通空调得到调节,自动完成工作,不需要居民介入。
智能不等于 Alexa 及其类似产品,智能也不等于宜家 Tradfri 和飞利浦 Hue。这些都只是玩具。
智能是指房屋技术高效运行,甚至可能节省能源,同时为居民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以我为例,还包括几乎无开关的照明安装,设备会随时报告发生了什么或者需要关注的事项等等。
我只是认为(我不是唯一的观点)需要的灯开关很少。让灯光跟随我,在我需要时自动亮起,离开时自动关闭,而无需我按任何按钮。
遮阳也是一样。我不想在家里到处跑动去操作遮阳,如果外面是非洲那样的炎热天气。与此同时,我又想让房子里尽可能多获得阳光。房子应该自己调节,在我不在时也能防止过热并节省能源。冬天时则自动反过来,尽可能多地捕捉阳光。
为此根本不需要一个叫做智能家居的高级层。
的确不需要,那是卖家的幻想。但设备和房屋技术之间一定的协作是有益的,免得出现“冰箱里有熨斗”的尴尬局面。
比如窗户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报警系统,还能用于暖通空调、出入检测/确认、遮阳、照明控制等等。
在一个“笨家居”中,可能需要多套这样的设备。在智能家居中,一套就够了,关联逻辑由你自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