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d1986
2018-08-27 10:23:09
- #1
抱歉,但是你a)误解了我,我觉得你的结论b)考虑得太片面了。
那我就得坚持把所有玩具都锁起来。毕竟他们应该自己产生无聊感。
不是所有玩具都要这样。但始终可以随时获得越来越多用于脑力缺乏的活动的多种选择(!)并不是好事。
解释一下:玩具不是都一样。音频或视频的刺激设备和电子游戏不同,电子游戏又和Duplo或乐高不同。区别在于需要投入的脑力以及玩具的类型。
我们的儿子在他听到和看到的故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游戏并加以改编,同时还会创作伴随英雄的歌曲。这才叫创造力!
确实如此,正是因为他做了其他事情,才会有这种结果。他接受刺激的时间是有限的——无论是他自己主动还是你们限制的暂且不论。
我儿子希望我给他放CD里的童话故事,因为他自己想要这东西。这才叫内在动机。
这里必须非常谨慎。
内在动机是我们的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消费以及后来同龄人群体影响的产物。简单来说:我越频繁、越长时间让孩子习惯某种娱乐方式,他未来自主选择这类方式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正是我批评“随时随地一切皆可用”的原因:被惯坏的人,真正的内在动机会变成基于购买和拥有的满足感,而非行动本身。
我的结论很简单:不必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更别说满足到他们想要的程度。以前我玩超级任天堂的时间被限制为每天1小时——自由安排。看电视也是。随身听也是。随身听那时其实不必限制,但电视和任天堂我如果可以,我会整天玩。
三岁时这还不是问题,我的问题是在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