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 Alexa 吧!这不是“那种智能家居”的价格,而是一个玩具级自己拼凑解决方案的价格,显然是对当前的电脑和软件一无所知(你在编程什么?)。如果你想继续用 ioBroker,我真的建议用 Raspberry Pi,配上合适的镜像和各种(不错的)YouTube 教程,比如 Matthias Kleine 的。这样一小时之内就能运行起来,即便只有基础的 Linux 知识,也能练习。
光是“那种智能家居”这个话题,我现在就能唠叨好几个小时。幸好我圣诞节收到了一个正念课程作为礼物 :)
我们已经有 Alexa 了。以后我只想把 Alexa 作为输入界面使用,但不想在里面设置任何自动化规则。
我目前编写数据库是在 MS Access 中,并为 Excel 和 Word 做自动化,也就是 VBA。是的,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来说不算真正的编程语言,但我可以百分百直接用它来完成工作。是的,我对其它语言也有经验。
我确实在看你提到的那些频道。但视频或教程经常过时。例如昨天我用 ioBroker 镜像设置了我的 Raspberry Pi 2。我的 zigbee 设备(conbee2)没法立刻用 “deconz” 适配器,还得额外安装软件。教程里说“通过菜单启动软件……”,但如果你用“headless” 模式的 Pi,就尴尬了。这样还有额外的研究,才能让软件无界面运行。不过似乎“动手”社区没人介意这个没被提及的情况。
“智能家居”是一个总称。对我来说,首先是学习执行器并搭建基础。
你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在很多电脑技术话题上都有同感。而且我才三十几岁。
软件界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拼凑各种半成品部件。你看到的就是结果。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只会更糟。许多“现代”应用其实就是运行在 Chrome 里的网页。如果你想自己开发或编译,要加载上百甚至上千个依赖。糟透了。不,这一堆容器乱七八糟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
我可没啥好方案。通常只能靠酒劲熬过去,再硬着头皮学透。等真正搞懂了各个环节,就得再从头搭建一遍。这点很重要,避免从网上学来的三十条无效折腾技巧留在配置里,在三个月后某次升级时彻底崩溃。
现在还得考虑未来。例如几年前我搭建了一个能跑虚拟机的 NAS(OMV),上面运行着一个带 DMS 的 Windows。我用扫描仪扫描文件,然后存进 DMS。这是非常敏感的操作。系统不连网,运行的软件“已经过时”,但能用。唯一可能要换的是硬件。
注册和密码这类事情,密码管理器或者浏览器帮忙,确实挺累。最糟糕的是没有“智能统一”的情况下。那样你真得一直依赖厂家的应用,必须一直登录。一般来说登录一次就好了,不用反复来。
我已经有密码管理器了,没有它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它运行在加密容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