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ce
2010-01-05 01:07:52
- #1
你好,
根据Isover的说法,在我的情况下可以放心使用屋架下方的保温材料。
屋架下方的保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那些只在侧面有保温的屋架横梁,通过额外的保温可以在前面得到隔热。
我已经告知客服人员,在一个论坛中关于保温的意见因各种理由而不一致。
额外的保温在防止冷凝水等方面也没有负面影响。
关于我的膜结构,因为这里在讨论木龙骨承受力的问题:
在屋顶斜面上部,我沿着屋架横梁铺装了膜。膜卷宽度为1500毫米,然后按照600毫米(屋架间距)切割。
由于“短”的1500毫米条带,更容易操作(我一个人完成)。
切割了横梁,最后进行了粘接。
随后,我又沿屋架方向铺设了一整条膜。这样我节省了很多粘接工作,也不需要切割太多。
踢脚板连接处,我用两条1500毫米 x 350毫米的条带封闭。
然后我测量了横梁和踢脚板之间的间距,并分成7个相等的间隔。
得到的内径尺寸是26厘米,因此木龙骨中心距为28.4厘米。
在我的第一个斜面上,我用的是600毫米的间距,这并不理想。-- 经验总结 --
这里有张图片:(红色边框显示了铺设方式)

根据Isover的说法,在我的情况下可以放心使用屋架下方的保温材料。
屋架下方的保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那些只在侧面有保温的屋架横梁,通过额外的保温可以在前面得到隔热。
我已经告知客服人员,在一个论坛中关于保温的意见因各种理由而不一致。
额外的保温在防止冷凝水等方面也没有负面影响。
关于我的膜结构,因为这里在讨论木龙骨承受力的问题:
在屋顶斜面上部,我沿着屋架横梁铺装了膜。膜卷宽度为1500毫米,然后按照600毫米(屋架间距)切割。
由于“短”的1500毫米条带,更容易操作(我一个人完成)。
切割了横梁,最后进行了粘接。
随后,我又沿屋架方向铺设了一整条膜。这样我节省了很多粘接工作,也不需要切割太多。
踢脚板连接处,我用两条1500毫米 x 350毫米的条带封闭。
然后我测量了横梁和踢脚板之间的间距,并分成7个相等的间隔。
得到的内径尺寸是26厘米,因此木龙骨中心距为28.4厘米。
在我的第一个斜面上,我用的是600毫米的间距,这并不理想。-- 经验总结 --
这里有张图片:(红色边框显示了铺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