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willo 2017-08-07 10:16:52#2这个说法 unfortunately 不是很有根据…… 很抱歉这么说。不过,下一个论坛用户可能会过来,声称完全相反,然后就抵消了。 我比如说:情况确实如此。 一些参考资料总是很有帮助(禁止链接) - 柏林工业大学的建筑物理研究 - 位于埃克拉特的信息中心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指导手册 - 德国钢筋混凝土委员会的出版物 这只是众多证据中的三条,证实了这一点。 特别是你的最后一个来源恰恰说明了相反的情况。 当构件厚度达到20厘米时,水分不再传输。
这个说法 unfortunately 不是很有根据…… 很抱歉这么说。不过,下一个论坛用户可能会过来,声称完全相反,然后就抵消了。 我比如说:情况确实如此。 一些参考资料总是很有帮助(禁止链接) - 柏林工业大学的建筑物理研究 - 位于埃克拉特的信息中心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指导手册 - 德国钢筋混凝土委员会的出版物 这只是众多证据中的三条,证实了这一点。 特别是你的最后一个来源恰恰说明了相反的情况。 当构件厚度达到20厘米时,水分不再传输。
WWissi 2017-08-07 10:22:51#3哎呀,还出现了一个关于引用的评论。那就更好了! Hier trotzdem die Quellenangabe: 摘自《水泥建筑说明H10 3.2012 - 防水混凝土结构》,由德国混凝土信息中心(InformationsZentrum Beton GmbH)出版。作者为工程师托马斯·博泽(Dipl.-Ing Thomas Bose)、工程师罗尔夫·坎彭(Dipl.-Ing Rolf Kampen)以及通常由德国混凝土信息中心编写。
哎呀,还出现了一个关于引用的评论。那就更好了! Hier trotzdem die Quellenangabe: 摘自《水泥建筑说明H10 3.2012 - 防水混凝土结构》,由德国混凝土信息中心(InformationsZentrum Beton GmbH)出版。作者为工程师托马斯·博泽(Dipl.-Ing Thomas Bose)、工程师罗尔夫·坎彭(Dipl.-Ing Rolf Kampen)以及通常由德国混凝土信息中心编写。
WWissi 2017-08-07 10:42:08#4嗯,再说一下关于扩散的问题: 谢谢你的提示!我理解正确吗,厚度为24厘米时,最大毛细和干燥范围各为8厘米,那么核心区域也是8厘米? 现在我真的很迷惑。逻辑上立刻要求选择防潮地下室! 因为即使墙厚为20厘米,毛细区和干燥区几乎没有重叠,那么24厘米的墙确实是很安全的。 呼,是的……我想决定很明确了。我宁愿把3000欧元投资到外围保温层上。
嗯,再说一下关于扩散的问题: 谢谢你的提示!我理解正确吗,厚度为24厘米时,最大毛细和干燥范围各为8厘米,那么核心区域也是8厘米? 现在我真的很迷惑。逻辑上立刻要求选择防潮地下室! 因为即使墙厚为20厘米,毛细区和干燥区几乎没有重叠,那么24厘米的墙确实是很安全的。 呼,是的……我想决定很明确了。我宁愿把3000欧元投资到外围保温层上。
777.willo 2017-08-07 10:51:29#5正是我指的那个来源。那里包括这样写道:“在WU结构中,干燥区的扩散随时间减缓,并在自有水分释放后实际上停止[5],[12]。在[14]中,对于持续受压的水(漂浮房屋)也没有报告过空气湿度升高的情况。”